牧童短笛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牧童短笛》教材分析:《牧童短笛》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五声调式。第一段采用二声部复调旋律,向听众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江南水乡的牧童在骑牛漫游,潇洒悠游,无拘无束。第二段以热烈欢快的旋律在高音区飞驰,将乐曲推向高潮,酣畅淋漓地表现了牧童欢快追逐、嬉戏的情景。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旋律显得流畅、清新。乐曲的结尾渐慢渐弱,结束在富有民族风味的和弦上,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2、能够分辨不同段落了解乐曲结构,联想乐曲的情景。3、能够在听乐曲的同时展开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意境。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2、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欣赏一幅画,我们来看一看画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生:水牛、牧童……师:我们能看到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你们知道么?有一首乐曲就是描写这样的一个情境的,我们今天就来听一听这首乐曲。二、新作赏析1、初次聆听乐曲,引导学生整体感受师:请你们边听边思考:整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钢琴演奏的。师:谁能给这首乐曲起一个名字?生:……2、介绍乐曲背景3、再次聆听乐曲师:同学们听听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来回答,如根据速度或情绪上的变化来听辨等)三、分段欣赏1、第一乐段①播放《牧童短笛》第一乐段。②提问:这个乐段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情绪是怎样的?③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一乐段旋律。④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乐段速度中速、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情绪抒情等。2、第二乐段①播放《牧童短笛》第二乐段。②提问: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速度和情绪有什么变化?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学生自由回答。③学生自己总结第二乐段速度稍快、旋律跳跃、节奏紧凑、情绪欢快等。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第二段落(如用打击乐器伴奏)。3、第三乐段①播放《牧童短笛》第三乐段。②提问:这一乐段与前面的哪一乐段相似?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与第一乐段相似,但节奏有变化,节奏紧凑了。教师总结:第三乐段采用了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变奏”的手法,使乐曲的旋律更加地流畅、清新。③用图示来表示三个乐段,字母表示乐曲的结构(ABA’)。4、完整欣赏全曲。四、知识拓展欣赏其他版本的《牧童短笛》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