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依据《课标》的要求,本课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给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个一级主题。本节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初中生物的难点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讲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等知识的衔接,能够让学生简而明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为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拓展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此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只是了解表面现象,并不了解其中的遗传奥妙,同时也不知道其对生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性。其次,这个年龄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所以课中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知识储备——能举例说出生物的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父母通过精子和卵子,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说明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规律。思维难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思路应用难点----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与教学相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2.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准备:1.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理解。2.基因与性状关系。3.基因在亲子代部如何传递的。教学策略:因为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对基因显性和隐性知识面很陌生。较难理解。因此,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增强感性认识,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使抽象知识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以下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2、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3、学会应用孟德尔的三个推论。(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对生殖过程中“基因传递的遗传图解”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1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孟德尔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实验过程,感受实验过程的艰辛,科学家的付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利用遗传图解推断显、隐性基因的组成及性状为一系列相关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了解到遗传内在的奥秘,同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又是一个肉眼看不到的抽象过程,所以这是一重、难点。学会应用遗传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解释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几率要比正常婚配高的原因。能力的培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法指导有一个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贫穷的孩子遇到一位神奇的老人,老人很同情他,用手指对着路旁的小石子点了一下,小石子立即化成了一块金子,老人把金子送给小孩子,小孩子却摇摇头.老人又把一块大石子点化成金子送给他,孩子还是摇摇头不要,老人火了,把对面一座山点化成金山送给他,孩子仍然摇头,老人急了,生气地责问孩子:金山还不要,你到底要什么?孩子不慌不忙地告诉他:我要你那根手指头.听了这话老人乐了.小孩要指头不要金山,因为小孩知道,金山总有用完的一天,而有了指头,却可以无穷无尽地点石成金.故事虽小,寓意深远,我们教授给学生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习.这样学生离开学校才能不断地获取知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式教学,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