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住功的定义、定义式和单位2.记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会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3.会用功的定义式进行计算。4.记住功的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活经验的了解,能够建构功的定义,并会判断生活中的做功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重点功的定义及计算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会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具弹簧测力计、滑轮、钩码、篮球、小车、水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机械功组织学生完成活动一,并提出问题。活动一:1、两个同学推同一辆小车,一个推得远,一个推得近,比较谁功效多?2、两个同学搬物体,一个搬得重,一个搬得轻,比较谁功效多?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三节做功了吗二、怎样才算做功演示课件动画,组织学生分析课件中做功实例的特点。组织学生列举生活中做功实例,组织引导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模拟分析不做功的几种情况,总结不做功的几种情况。完成活动二,1、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汽车的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汽车的重力做功了吗?为什么?(2).图中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特点?2.举出生活中做功的实例或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一个做功的场景。3.归纳总结:怎样才算做功?3.分析下列事例是否做功,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1)让一个学生演示举重的过程,她的举重分为两个过程:第一阶段,她抓起杠铃把它举过了头顶;第二阶段,她举着杠铃在空中稳稳停了3s。则她在第一阶段有没有做功?在第二阶段有没有做功?(2)篮球被抛出后,手有没有对它做功?(3)提水桶水平前进时,学生对水桶向上提的力对水桶做功了吗?学生情景再现,并且分析。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济宁市第十三中学曾梅英2015年5月三、怎样计算功1.用手直接提升重物,借助动滑轮或滑轮组提升重物,发现Fs是一个定值,都等于Gh,引出机械功的概念,回扣课本。2.学生自学课本怎样计算功,说说学到了什么。3.进行简单的计算练习学生回答进行计算。展示并进行评价。学生总结本节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