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清贫,教师们无怨无悔时光若白驹过隙。不经意间,在三尺讲台上挥鞭鼓舌已是十个春秋。十年里,我感受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神圣与崇高,也深切品味了教师这一职业的艰苦与清贫。教书育人确是苦乐参半的差事,乐之于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富足,苦之于物质的贫乏、工薪的微薄。曾几何时,我也因经济的拮据、生活的清贫发出过无奈、沉重的叹息,可一想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铿锵话语,一看到讲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和一张张生动活泼的面孔,我就为自己的念头而羞愧,聊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自宽自慰,心亦波澜不惊。我本凡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我也神往霓虹闪烁舞榭歌台的潇洒,也想为心爱的人献上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但这毕竟只能给人片刻的满足、短暂的荣耀,倏忽间就如过眼云烟不留痕迹。唯有清苦时的磨炼、贫困中的砥砺才是永久的财富,历久弥珍,让人刻骨铭心,受用终身。几年前的“下海热”曾激荡着多少人狂涌的心潮,一位在沿海如鱼得水的至交为我谋到了一份薪俸不菲的文员工作,多次电告我速去加盟,身旁的亲朋好友也极力怂恿我不要错失良机,去实现那个趋之若鹜的“淘金梦”。是啊,谁不希望自己“钱”程似锦?但骨子里的知识分子的清倔秉直决定了我不习惯于看老板的脸色调整自己的表情,难以适应那种摧眉折腰仰人鼻息的打工生活,我只能与“钱”程失之交臂。这些年来,我也有过跳槽改行去干行政的机会,但这亦非我所欲也。清贫的日子,我与书为伴,晨诵唐诗宋词的雄丽、清婉,夜读中外名著的精深、宏博,与大师对话,和先哲沟通,足可游目骋怀物我两忘。此之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岂不快哉!清贫的日子,我以笔耕为乐。抒己壮志,赋我豪情。酸甜苦辣,喜怒欢愁,尽在其中;功名利禄,荣辱得失,皆抛脑后;不问收获,但求耕耘。是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夫复何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面对清贫,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