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5页以价值为导向面向未来职业的个人决策分析——针对研究生就业困难背景决策背景1.1研究生就业现状特征伴随着市场化经济,近些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统招统分”的就业体制转变为“学校和各级政府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从研究生招生规模来看,到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已突破四十万,是2000年的四倍左右。就业人数的急剧攀升和教育制度的变化,使得研究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1.2原因探索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一直是被受推崇的稀缺人才。然而现在的研究生就业前景却不容乐观,亟待解决。研究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基于不同相关主体和不同制度下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首先,表现为就业机会的减少。有关研究表明,十年前,研究生毕业时会有事业单位、大型国企或外企数个不错的单位可供选择。如今“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时代一去不复还,机关单位在吸收了大量的人才后,编制逐渐满额,接受毕业生的能力逐渐减少。外企和国有企业也存在这些困难。其次,研究生工资额比较低。现在研究生的工资在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内,甚至跌破了2000元。这对苦读两年或三年的研究生来说无疑在心理上是很难承受的。研究生就业困难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产生的:首先,从宏观层次来看,主要是研究生就业市场存在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供给过剩。现在中国的社会还是一个文凭通行的社会,无论是基于企业对文凭的高认同度还是深植于中国人的精英意识,现在的本科生盲目追求考研或者保研,即只把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获得高文凭的“敲门砖”,而不是基于进一步自我提升科研意识。另外,现在研究生体制中专业设置与企业的需求不能够形成有效对接。现在的企业越来越趋向于应用性强的专业学生,而现在研究生扩招结构并未出现显著的专业倾向性(招收更多的应用学科专业的学生)。第三,学生心理预期偏高。现在的研究生都倾向于选择大城市作为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基点,国际化或高度城市化带来的正效应确实存在很大的诱惑力,但是要在大城市中生存下来并且生活的有“尊严”就得依靠一个高的收入水平。目前大多数的研究生都对自己的薪水预期都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第四,培养模式问题。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连年攀升,许多高校师资、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的扩张速度却没有跟上。多年前,一位导师指导一到两名研究生,现在有的导师要指导10多个研究生。许多的研究生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如此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的质量和水平相对缺乏优势。1.3面向未来规划与自我价值管理导致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因素是多层次和多方位的,很多因素如宏观上的供给过剩,或学校和教师层面的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对研究生自身来说都是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如何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中获得差异化优势,逆势成长,对研究生自身来说,关键是要做好面向未来的职业规划,并依据此目标,培养提升自己的价值。我们要善于充当价值管理者的角色,在面向未来的职业决策过程中,学会进行自我价值管理,创造价值。第2页共5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5页自我决策方案2.1目标定位在进行面向未来职业的自我决策中,首先应该根据自我的需求确定决策分析的目标,为最终的决策分析提供决策依据和决策的评价标准。在界定自己的目标时,要先明确自己的择业倾向(面向的就业领域)和自我价值标准(想培养成什么类型的人才),且择业倾向与自我价值标准必须相一致,这是一个目标的两个层次,不存在矛盾。从自我塑造的人才类型来看,主要有A、B、C、D、E、F、G七种(如图1所示),横线代表知识眼界的宽度,横线上方的竖直长度表明认识的战略高度,横线下方的竖直长度说明钻研探究的深度。例如:A十字型的人才是综合能力比较强而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人才类型,既有很高的统筹全局的思维,又有很广的认识自我,自然,社会的眼界并且拥有很好的探究事物的科研能力;E型的人才知识面不算窄,战略高度稍显优势,并拥有一定的探究能力;D型人才研究能力优势显著,具有一定的知识宽度,在战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