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制取氧气》课题制取氧气讲课教师:学科:课时总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和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的不同;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气体收集及其方案选择;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制氧气方案的比较、鉴别,学会选择最佳的原料、条件、原理、装置从而掌握上述三个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在观察制取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材分析重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难点原理步骤模块一如何选择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老师带到教室的氧气是怎样来的?聚焦问题情景,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想法经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能生成氧气的物质很多,能否都用来做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呢?下面老师提供材料,同学们自己来选择一下哪种较好。幻灯展示背景资料:空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将空气冷冻液化,,根据沸点的不同(液态氮—196℃、液态氧—183℃)而先后分离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白色晶体,熔点为368℃,400℃时分解放出氧气,若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受热很快分解而放出氧气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无色液体。家庭和医院用的消毒水就是其3%的溶液,它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药房均有购,每100ml大约1.80元。常温下较浓的溶液会缓慢分解成水和氧气,若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会大大加快反应速度,迅速放出氧气(O2)。氧化汞(HgO)红色粉末,俗称三仙丹。加热到小组讨论、回答并说明原因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淘汰空气、氧化汞分解、电解水的方法,因为有毒;因为耗能多且麻烦。可以是:分解双氧水即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通过讨论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500℃时分解为汞蒸气和氧气。(汞蒸气有毒!)水(H2O)加热至1000℃高温或借助一定的电解设备。通以直流电(耗电量较大)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提问:指出选择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料是有一定原则的,是哪些呢?在刚才选择的基础上互动讨论,集思广益,共同得出教师小结:归纳总结,同时以幻灯展示:药品的选择1、必须含有相关成分2、无毒无害没有污染3、节约能源价格便宜4、装置简便易于操作5、易于反应常温更好物质制取方案的选择原则:原料、条件的最佳经济效益原则;过程、方法的最简便易行原则;原料、过程、产品的绿色环保原则。教给三种较好的方法所对应的化学反应原理,但只写高锰酸钾的,其它两个本节课不完成。要求学生几分钟时间当堂记住。教会学生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料选择及其原则;掌握由特殊事例总结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的表示式,另外两个涉及催化剂,下节课再学。模块二:如何组装氧气的发生装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请学生根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桌上的实验仪器讨论过氧化氢、高锰酸钾、氯酸钾的发生装置(教师可引导)归纳:装置的选择应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等因素,并对两套装置进行对比分析(幻灯片)教师可将高锰酸钾的发生装置组装好,并强调棉花的作用学生讨论、回答教会学生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装置。掌握实验装置的选择方法。让学生后面模仿模块三:如何收集氧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忆氧气的物理性质幻灯片:气体的一般收集方法排水法(气体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向上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与空气不阅读思考,回答氧气的收集方法使学生掌握收集体的方法反应,无毒)向下排空气法(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与空气不反应,无毒)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归纳收集方法教师操作排水发收集气体的准备并与发生装置相连观察操作让学生后面模仿模块四:如何检验、验满氧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如何检验氧气?如果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怎样验满?教师归纳总结: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拍水法收集时,当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