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活动的探究,学习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投影]讲述《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造成这场惨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略)[引入]惨剧的发生除了与消防设备的陈旧有关以外,也与人们对灭火原理不熟悉,对在火灾中的自救知识的匮乏有关。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讲述]燃烧产生火,火是……请看屏幕。[投影]燃烧给人带来“福”。[提出问题]结合日常生活你还能举出哪些物质能够燃烧?培养学生联想生活实验的能力。[学生回答][点拨]1、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但有些物质不论加热到多高温度都不会燃烧起来如“石头”,这是为什么?2、如果油锅着火了盖上锅盖一会儿就会熄灭,为什么会熄灭?[投影]油锅着火3、煤能燃烧但煤放在空气中不会自动燃烧起来,这是为什么?对应引出“可燃物”对应引出“有氧气”对应引出“达到着火点”[投影]常见物质着火点,点拨出红磷和白磷着火点不同。为下面探究燃烧条件实验做准备.[提出问题]根据以上生活经验你能猜出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吗?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板书培养学生通过真切的感性认识,大胆猜测能力。[猜想假设]同学纷纷猜想。老师板书真正使课堂成为点燃学燃烧条件1、2、3、生智慧的火把[呈现问题]下面我们共同设计控制实验条件的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教师点拨]1、“可燃物”是首要条件,不用验证。我们的任务是验证“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不能同时验证,所以应一个一个的验证。2、如果我们要验证“与氧气接触”这个条件,就要控制这个条件,即:“一个不与氧气接触,一个与氧气接触。而让两者都具备下面的条件;”即“让两者都达到着火点。”3、如果我们要验证“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个条件,就要控制这个条件,即:“一个达到着火点,一个达不到着火点。”而让两者都具备上面的条件,即:“让两者都与氧气接触。”因为此处是本节难点,通过教师点拨,为学生下面设计实验铺平道路。[呈现问题]如果给你铜片、烧杯、红磷、白磷、镊子和药匙,你能设计实验验证这两个条件吗?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学生回答]各种各样设计[教师点拨]我们改进了书上的这个实验,为什么改进呢?由于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污染环境,我们可以把红磷和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置于密闭的试管里,试管里的空气是足够支持燃烧的,再把两支试管共同放入热水里。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观念。[学生演示改进实验][教师评价]太好了,这两位同学成功地完成了这个实验,老师为你们高兴,我和大家谢谢你们。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呈现问题]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哪位同学能想办法让水中的白磷也燃烧呢?[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实验分析与评价][教师提问]上述实验中,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试管中的白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教师提问]上述实验中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温度达到着火点。[教师提问]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回答]氧气[教师提问]由此,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得出结论]可见我们猜想是正确的真正使课堂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投影]火三角。利用火三角总结突出重点。[呈现问题]谁能站起来描述一下什么叫做燃烧呢?[投影]燃烧的定义[引入]燃烧产生了火。但事物总有利弊两面,火亦如此,“火善用则为福,不善用则为祸”请看屏幕。呈上启下[投影]失控燃烧[呈现问题]这些灾难让人震惊,更让人觉得生命是那么的脆弱,生命又是那么可贵。我们就要灭火,怎样灭火呢?“火”字上加一横为“灭”,你理解先人这样造字的意图吗?为了引出灭火原理。[学生回答][讲述]是啊!我们的祖先多聪明呀,“灭”字里边隐含着一条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