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制取氧气》课题:讲课教师:学科:化学课时:2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教材分析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导入:1、旧识回顾: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2、探究新课: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出示:图2-17和图2-18讨论: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学生陈述:略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阅读、讨论将辩论引入课堂,是一种开放式教学的尝试,它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辨证地看问题。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15分钟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分集中加热。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后果?)亲自体验实验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这部分内容没有太大难度,可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10分钟板书设计一工业制法二实验室制法三催化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