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宗局工作报告材料一、创新模式,努力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新发展启动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点申报和建设工作,采取汇编宣传用语、印制知识手册、制定测评标准公开测评、召开片区会交流经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通过一年来的创建活动,全市31个申报的示范点位中,1个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4个被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我市还将命名一批市级示范点。(二)搭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系抓住机遇全力做好国家民委确定的全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我市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发建设全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和党员管理台账,设立了“少数民族经商服务管理联系点”,推动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加大少数民族就医、务工、入学、司法援助等服务力度,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强化宣传教育、治安管理、经营管理、矛盾调处,实现管理平稳有序,推动城市民族工作新发展。(三)探索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新方法继续夯实面向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汽贸信息、医疗救助、法律援助、文化演艺、食用菌技术培训五个工作平台,安排10万元资金给予经济扶持。重点加强对xx市祥瑞少数民族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导和推进,目前该中心已聘请10余名律师及少数民族法律工作人员,全年免费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5件,受援人数超过100人,免费为少数民族咨询法律问题70余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四)拓展社区和企业民族工作新途径一是深入推进社区民族工作。开展专项调研,明确重点区域,强化社区民族工作联络员网络建设,认真总结经验,在全国社区民族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交流。二是积极启动企业民族工作。建立企业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台账,进一步明确了企业民族工作服务对象,建立企业民族工作联络员队伍,在企业中大力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第1页共4页知识宣传。(五)谋求发展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的新突破一是做好向省民委申报“十二五”期间我市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用品)定点生产企业工作,共申报民族用品企业11家,清真食品企业11家,边销茶3家。二是组织全市15家清真食品生产企业赴青海参加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览会,达成意向销售额2150万元,意向性地区代理商48家。三是为依法加强对全市清真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对全市清真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政策法规培训。二、多措并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规范管理(一)全面深化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宗教事务条例》执法大检查,指导全市性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内部配套制度的修订和完善。目前,共有104处宗教活动场所达到创建标准,文殊院等3处宗教场所被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xx市白塔寺住持果平被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个人”,对全市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工作进行了总结表彰。(二)认真抓好“安全年、学习月、慈善周”活动我局把国家宗教局今年要求大力开展的“安全年、学习月、慈善周”活动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为抓手推动安全年工作,以宗教政策法规学习为重点开展学习月活动,以拓展慈善公益渠道为路径积极推动慈善公益事业新发展。(三)强力推进教职人员认定备案、财务监督管理和社保工作一是指导宗教团体逐步建立教职人员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推进教职人员认定备案管理常态化。目前已完成全市188处宗教活动场所1378名教职人员认定备案工作,备案率100%。二是推行财务公开、委托代理记账等制度,对团体和场所开展年度财务审计和检查,对190名业务人员进行了财务培训。三是将教职人员社会保障纳入全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规划,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省政协刘道平副主席的高度赞扬。(四)积极促进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圆满完成市天主教爱国会换届工作,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做好市伊斯兰教协会换届各项筹备工作。积极做好天主教成都教区选圣主教前的筹备工作,指导市天主教爱国会加强基层堂点组织建设。第2页共4页做好全市性五大宗教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