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导入:播放《秦始皇》主题曲。刚才,我们看到李白描写《秦始皇》的诗歌,就让我们走回苍茫的历史之中,走进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秦始皇,作为秦帝国的缔造者,废分封,设郡县,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因此留下了千古一帝的美誉,他创建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教学过程:过渡: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端,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史册的厚重笔墨。秦始皇,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天降大任,实现统一;创新制度,巩固统一;统一国家,泽被后世”三个板块内容。首先让我们看视频,初识始皇帝。【天降大任,实现统一】【秦王政生平】:看视频,了解秦始皇。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快速记录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公元前259年,嬴政出生赵国。作为一个并不受宠爱的质子的儿子,少年时期是在赵国邯郸度过的,9年东躲西藏,9年的忍辱偷生。童年寄人篱下的经历,包含屈辱的成长过程,在他内心埋下自卑、报复的心理,童年的苦难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残忍的性格。史记“性如豺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降大任于斯人者……”。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举行了成人仪式,开始“亲理朝政”。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六国,39岁时完成了灭六国之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的强大国家——,定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途中于(今)。过渡: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是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傲视群雄,揭开了秦国历史的崭新一页。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40多万大军被俘,大多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此时创造千秋业绩的秦始皇将横空出世。【秦灭六国】从前230—前221年十年间,秦先后灭掉六国,请看地图,演示。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国历史上35代国君励精图治,国力渐趋强盛,但是他们没有完成统一大业,秦王嬴政能统一天下呢?请结合课本思考:34页:“长平之战”;38页:“商鞅变法”;56页:“秦王用人”回答。小组讨论:学生:善于用人,老师引导:什么之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什么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人们是愿过战乱生活还是统一安定的生活啊?得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国力强盛;长平之战,荡除强敌;秦王雄才大略,善用人才。过渡:第二目:俗话说: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如此庞大的秦王朝,秦王嬴政该如何巩固统治呢?请看第二部分:【创新制度,巩固统一】。为了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翻开历史小词典:(学生:你来告诉大家什么是专制主义,什么是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指君主专制,突出皇权至上。“中央集权”指地方归中央管辖的行政制度。阅读课本57页,思考:秦王嬴政为何要为自己换称号?如何理解这个称号?秦王统一了天下,秦国由一个边陲小国,一跃成为庞大帝国。如何显示自己的威严呢?“王”已经没有威严,必须找一个有威严,绝对权威的称号。功德无量,德盖三皇,功过五帝,显然以前“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功绩了,(皇帝,)嗯,这个称号不错。我今后就称皇帝了。自称为朕——,自称始皇帝,后代称为二世、三世皇帝,以至万世,他的子孙都要做皇帝了。“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有时就称“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可是国家大事太多,谁能帮他呢?在中央又设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虎符才能调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