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边【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分类.2.掌握判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学习重点】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学习难点】三角形三边的运用.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的指导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归纳:数三角形个数的方法(列举法):1.按图形形成的过程去数(即重新画一遍图形,按照三角形形成的先后顺序去数);2.按照三角形的大小顺序去数;3.按照图中的某一条线段开始沿着一定的方向去数;4.先固定一个顶点,变换另两个顶点来数.行为提示:学生自主编写两道例题进行练习.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情景导入:如图,从教室到食堂有两条路可走,你会走哪条?为什么?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思考之前部分,完成下面的内容:归纳: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边:如图,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边.3.顶点:点A、B、C是三角形的顶点.4.内角: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5.三角形的读法:如图,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二)合作探究范例:如图,用符号表示以点B为顶点的三角形:△BDF、△BDA、△BEA、△BCA.(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2思考至P3探究之前部分,完成下面的内容:归纳:1.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可以如下分类:三角形2.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之间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二)合作探究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属于等腰三角形C.不存在既是钝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形D.一个三角形有两个锐角,则一定是锐角三角形设计意图:借助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从学生的探究入手得出三角形的三边之间关系.注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的线段,那么这三条线段就可以构成三角形.行为提示: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对照答案提出疑惑,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各小组展示的黑板上,在展示的时候解决.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解法,大胆质疑,认真倾听.做每一步运算时都要自觉地注意有理有据.2.(2015·白银中考)△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b-c)(a-c)=0,那么△ABC为(C)A.不等边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探究: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画图然后进行讨论,并思考问题,然后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1.小虫从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a.从B→Cb.从B→A→C2.从B→C路线短.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这条路径为什么是最短的?学生举手回答:“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AC+BC>ABAB+AC>BCAB+BC>AC即: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师出示教材P3例题.分析:(1)“用一条长18cm的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2)有一边长为4cm,是什么意思,哪一边的长度是4cm?师生共同完成分析以后,教师给出规范的解答过程.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三角形及相关概念知识模块二三角形的分类知识模块三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检测反馈达成目标1.△ABC中,AB=AC=2BC,若BC=6,则周长为30°.2.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为2和7,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5<c<9.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cm和5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2cm.4.如图三角形的个数是(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