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第1课(节):沁园春雪(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大声的、流利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分析上阕,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象,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3、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重点、难点:分析上阕,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象,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学习流程学习流程学案导案(学法指导)一、自学新知1.重点注音。沁()莽莽()分()外妖娆()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2.解释词语。(1)莽莽:(2)妖娆:(3)折腰:(4)风骚:3、体裁和题目:4、作者: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往往他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二、阅读感知1.学生个别单独朗读;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2.播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3.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三、赏析上阙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提出个人赏析的问题,交流理解,谈谈自己的认识及感悟。2.共性问题:(1)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学》。二、布置预习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三、阅读感知引导学生阅读词,想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3)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4)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五、课堂检测1、上阕以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写的是北国壮丽的雪景,饱含着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总写北方雪景的句子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它描写出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景象。3、“望”字统领的内容有: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4、“惟余”强调白茫茫的壮阔的景象,“顿失”表明变化之快,威寒之烈。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描绘出在大雪飘飞中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的样子,化静为动,充满着生机和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四、赏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象,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五、课堂检测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本词六、小结上阕写北方的雪景,先写眼前实景(写实景先总,后具体描述),视野开阔,气势宏大。后三句借助想象写虚景。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活力。6、文中虚写的景象是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句话的效果是想象雪后初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在眼前苍茫的雪景中翻出新的景象。六、作业1、背诵并默写一首毛泽东的诗词。2、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