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部署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局各科室、各单位认真履行职责,相互协调、通力合作,克服了冬春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全面推进了农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一、主要工作成效(一)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据初步统计,全市上半年实现农业总产值按上年价格计算为45.5亿元,同比增3.0%(按现行价计算为48.8亿元,同比增10.6%)。其中,种植业产值按上年价格计算为10.7亿元,同比减3.1%(按现行价计为12.3亿元,同比增11.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26元,同比增加312元,增长15.5%。(二)春播春种进展顺利成绩突出。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74.6万亩,占年初计划的102.3%。其中粮食完成播种面积209.3万亩(早稻播种160.1万亩,玉米等旱粮播种29.2万亩),占年初计划的101.3%;完成蔬菜、花生、甘蔗、木薯、蚕桑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67.3万亩,占年初计划的104.0%。目前全市夏粮、夏油生产形势良好,夏粮总产预估增长2.5%,达75.8万吨;夏油总产预估增长20.0%,达7.02万吨。据初步统计,全市春播春收作物产量42.7万吨,按上年价格计算产值为5.58亿元,同比增0.41亿元,增7.3%(按现行价格计算产值为5.71亿元,同比增0.54亿元,增10.4%)。(三)冬种春收作物抗灾复产富有成效。去年秋冬我市秋冬菜生产势头较好,冬种蔬菜、冬种食用菌、冬种中药材等生产持续发展,全市共完成秋冬菜面积43.1万亩,完成我市计划目标的100.5%;食用菌栽培面积815平方米,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由于遭受严重的冷冻灾害影响,马铃薯、番茄、辣椒、食用菌等作物受灾严重,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采取了有力措施,大部分作物恢复了生产和生机。据统计,全市冬种春收作物产量为58.8万吨,销售收入达5.12亿元,同比减10.7%(按现行价计算产值为6.55亿元,同比增14.2%),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第1页共5页程度。(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增收较多。据初步统计,全市上半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转移就业培训39.8万人(次),新增外出务工4万人,外出务工总人数达88.5万人(次),务工收入34.5亿元,同比分别增6.3万人和4.8亿元,人均务工收入785元。二、主要工作进展1、狠抓了抗冻减灾工作。元月中旬至二月中下旬的持续低温冷冻灾害致使全市农业生产受灾严重。冻害发生后,我局及时组织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农业生产一线查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和恢复生产工作。据统计,全市受灾农作物面积126.23万亩,其中蔬菜受灾面积51.84万亩(其中马铃薯34.38万亩)、甘蔗31.84万亩、果树30.03万亩、粮作1.2万亩、其他作物11.32万亩,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6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5.5亿元。面对严重的灾害,各级农业部门不等不靠、排难奋进,积极动员、指导群众采取减灾抗灾技术措施,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灾后生产,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损失,并为今后“三冬”农业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狠抓了春耕备耕工作:为落实自治区农业厅“冬种损失春种补”的工作思路,各科室、各单位从职能出发,一是积极做好种子、化肥、农膜等春种物资供应工作。依据全市春播计划,市种子管理站、农技中心、综防所等单位多方设法组织优质水稻、玉米、花生等种子和化肥、农药、农地膜供应。二是结合科技下乡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开展新技术、新品种、新药肥推广。科教科、法规科牵头,联合市农技中心、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经作站等单位组织农技人员送技、送法下乡活动,围绕重点产业和植物病虫害防控开展专题技术培训和服务。三是抓好全市春种及全年农业生产计划的落实工作。生产科、项目科和水果办围绕粮油、蔬菜、水果、蚕桑、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生产,拟定发展规划,分解下达指导性计划任务,落实技术措施,加强服务指导,促进了特色主导产业提质增效。3、狠抓了抗洪救灾和“两迁”害虫防控工作。6月上旬,第2页共5页全市大范围连降暴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及早稻“两迁”害虫突然增加,对全市粮食生产威胁极大。我局迅速组织了五个督查指导工作组赴各县(市)区开展抗洪救灾和早稻“两迁”害虫防控工作。从目前各组反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