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第一课时说课在我国,有这样一个地区,这里有壮丽神奇的雪山冰川,鲜花遍地的高原草甸。让我们一起走进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第一课时自然环境。我的说课分为七个流程。第一个流程,说教材。从知识整合角度看,本册课本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第五章是是中国区域地理的开端,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是第五章第三节,既是上册中国地理概况的应用,又为后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学习做好铺垫,所以本节教材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从文本内容角度看,教材分两部分,叙述式课文通过文字和地图呈现了自然地理特征,活动式课文通过活动探究题根据特征解释现象。从课程标准角度看,新课标倡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掌握区域地域性、综合性的特点。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与青藏的地形图简要评价两区域的地理位置,描述地形特征。2、运用西北与青藏的气候类型图归纳气候特征,比较气候差异。3、通过西北地区自西向东的植被变化图了解区域内部的地理差异。过程与方法:根据基础知识通过活动题探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达成到这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教学重点为两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教学难点为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个流程,说学情。通过《西游记》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学生体会到了西北地区的干旱。通过学习课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学生对于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学习了六年级下册世界区域地理后具备了分析自然环境特征的能力,在进一步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后,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基础。第三个流程,说模式。新课标提倡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探究式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基于这个理念我校初中地理新授课为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包括多元导入,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五个大环节。第四个流程,说设计。基于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我的具体教学设计如下:第一个环节,多元导入,明确目标。预设时间3分钟单元导入:采用与第二节对比的方式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教材。视频导入:播放《西游记》火焰山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更多的自然景观,高山、戈壁、沙漠、冰川,让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广袤的大西北和神秘的青藏高原。然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第二个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预设时间12分钟出示自学指导,明确学习方法和参考资料,全班分成两大组,西北组和青藏组。先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自然环境特征,然后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完成活动题,通过交流达成共识,找出分歧。两个大组PK,看哪个大组的表现更精彩。第三个环节,展示汇报,教师点拨。预设时间14分钟基础知识展示:出示地图,请两个大组的同学分别指图展示自然环境特征,展示完后其他同学点评或补充。难点知识突破:组长汇报本组成员意见不同的地方,然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集思广益。展示汇报的目的有以下三点:1、让所有学生明确自然地理特征。2、锻炼学生分析图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充当小老师的角色,把自己的所学所悟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点拨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最后学生归纳总结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必局限于某个区域,说出相互影响的关系即可。学生归纳完后教师点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个难点是通过合作——交流——点拨——归纳的过程来突破的。第四个环节,知识拓展,情感升华。预设时间7分钟由近期我们家乡沙尘暴频发引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加剧,通过分析原因得出人们的生产生活会影响自然环境,所以人们在生产生活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播放视频青藏铁路在修建时成功保护了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的例子,一是引导学生要顺应自然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是激发学生将来也要积极投身到西部大开发当中去。造福西部,造福国家。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当堂检测。预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