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华书局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第三次科技革命》,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解读,学情分析,重难点的制定及依据,三维目标制定及依据,教法、学法分析及依据,教学流程及依据,教学反思,教学理念”等九个方面对本节课教学情况作说明。一、说教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二、说课程标准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三、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三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自学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家里有电脑并可以上网,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说重难点的确定及依据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依据:因为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在加快,并且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依据: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指第三产业的出现和比重的上升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由于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如的欧洲“尤里卡计划”,还包括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及中国的“863计划”,这些都是不同国家在加强发展科技这一方面作出的相同意义的举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五、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制定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学情,三维目标我作如下确定: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六、说教法、学法及依据根据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采取情景烘托、设置疑问、讨论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高质量的达到教学目标。教法方面,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毕业班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创设了学生活动情景、历史情景,采用多媒体教学,“活”化教材,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神入”历史,置身于历史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