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中考教学大纲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从元谋人到约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地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及其文化遗存最有典型性。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文明的曙光已经隐约可见,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大约与此时期相当。(二)大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制社会。从这时到公元前77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时期。(三)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解体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革。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典籍。(四)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五)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是中国古代政治上大分裂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等几个历史阶段,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异彩纷呈。(六)从公元581年到公元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隋、唐两个朝代,在政治上再次大一统,制度有所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都有很大发展。(七)从公元907年到公元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分立,辽、北宋、西夏、金并存,南宋、金对峙和元朝统一等几个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了解的加深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新的进展。(八)从公元1368年到公元184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明、清(前期)两个朝代,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专制统治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使经济日趋停滞,思想文化受到严重束缚。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一、原始时代1.我国最早的人类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二、夏、商、西周1.我国第一个王朝——夏2.商朝的建立与繁荣3.西周的兴衰三、春秋、战国的纷争1.“春秋五霸”2.“战国七雄”3.商鞅变法4.社会经济的发展四、先秦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文字3.诸子百家(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4.文学艺术(1)《诗经》和楚辞(2)青铜艺术(3)音乐五、秦的统一1.秦统一六国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3.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朝的灭亡六、西汉的强盛1.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2.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3.汉武帝的“大一统”4★.王莽改制及其失败七、东汉的兴衰1.“光武中兴”2.外戚、宦官专权与东汉的衰亡八、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1.匈奴的兴起和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2.汉通西域3.“丝绸之路”4.秦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九、秦汉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1)数学和医学(2)张衡与地动仪(3)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2.宗教和哲学(1)佛教的传入(2)道教的出现(3)王充与《论衡》3.史学、文学和艺术(1)司马迁与《史记》(2)乐府诗(3)秦兵马俑十、三国和两晋1.三国鼎立2.西晋的统一与匈奴等族的内迁3★.十六国与东晋4.淝水之战十一、南朝和北朝1★.南朝的政治2.江南地区的开发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与民族融合十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1)圆周率(2)《水经注》(3)《齐民要术》2★.宗教和哲学(1)佛教的盛行(2)范缜与《神灭论》3.文学和艺术(1)建安诗人和陶渊明(2)王羲之和顾恺之(3)石窟艺术十三、隋朝的统一1.隋文帝和“开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