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苏东的艰难探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问题导读下的自主阅读整理法。在教师提问导读下,通过读书、思考、整理、质疑,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对比教学尝试把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同时期的中国、三中全会后的中国改革进行一些比较,以有助于思考苏东改革存在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是必需的、必要的。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懂得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临许多困难和挫折,只有实事求是、坚定不移,改革才能取得成功。通过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匈牙利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是否得以真正落实,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要素。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并能够进行客观的评价,吸取经验和教训;明白实施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必然道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持之以恒。教学难点:能够对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做出客观的评价,认识到改革需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三、教学过程一)学前指导示目标1、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请思考,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哪个国家?(生回答后明确:1917年,俄国)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又诞生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你们能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吗?(欧洲: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后需要探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道路,那么,这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探索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和困难?(引入新课)2、学习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并尝试对其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2)知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进行改革,匈牙利改革一度成效显著。(3)思考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分析能力和以史鉴今的能力。二)合作探究释疑难一)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根据教师指导阅读整理本目内容,在思考基础上,归纳、整理出以下要点:归纳赫鲁晓夫改革改革背景,改革的目的,改革的过程与内容,改革的结果,对改革的评价。及匈牙利改革的背景与目的、主要领导人、显著特点、取得的成效、最终结果。二)合作探究探究一: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本目标题是“赫鲁晓夫的小修小补”,“小修小补”指什么?“小修小补”的背景如何?“小修小补”的内容有哪些?“小修小补”的结果怎样?你如何评价这种“小修小补”?探究二“东欧消费者的天堂”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建国初期,纷纷照搬苏联的政治经济模式,虽然一度稳定了国家局势,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随着国内政治局面的稳定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弊端日渐暴露,导致了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矛盾,改革势在必行。在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最典型的改革莫过于匈牙利改革。“东欧消费者的天堂”指什么?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怎样的?改革由谁领导?有何显著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效?最终结果怎样?三)教师释疑:1.“小修小补”是对苏联赫鲁晓夫改革的高度概括。改革最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原因是“小修小补”的做法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仍然按照政治的手段搞经济,没有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仍然奉行个人崇拜,民主与法制体制没有建立起来。2.解释“苏东”的含义。(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3.指导学生把握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标准:是否符合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民意民望;是否造福民众,惠及国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等等。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