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夷长技以制夷》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主阶级中“开眼看世界”的开明人士的思想,掌握“自强求富”的洋务派的政治主张;2、认识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3、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实材料分析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和归纳的能力。2、通过分析评价洋务运动提高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评价。难点:认识君主专制的腐朽和地主阶级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五、教学手段和组织方式讲述法、情景探究法、问题引导法、史料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自1840年起,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拉开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岁月。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当时英国军队远渡重洋来到另外一个国度,仅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征服了大清国。(二)新课教学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鸦片战争的失利(板书)【材料】据史料记载,当时清军的总兵力大约在80万左右(包括八旗、绿营兵),在鸦片战争中调集并先后投入战争的大约在10万左右,而英军仅用50艘舰船、3000名船员和4000名陆军,只以500人伤亡的代价,就击败了清王朝的这十万大军。教师活动:.想一想,为什么清王朝大军会败给远道而来的英军?(提示:结合书本P68从军事、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教师活动:清王朝与英国的实力差距注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那这场战争有没有给我们带来启示呢?(设计意图:从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中得出要向西方学习的启示,引出新思想的萌发。)2、新思想的萌发【承转】鸦片战争惊醒了一批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外部世界,了解西方各国的情况。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了解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承转】我们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了要学习西方的启示。但是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的只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上,那么真正把它付诸实践的是哪些人?他们开展了哪场运动?(设计意图:这里不是本课的重点,简单了解一下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即可)3、洋务运动教师活动:出示问题,播放视频。(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2)、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3)、洋务派办了哪些洋务(内容)?(4)、最终结果如何?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记录有效信息。视频看完后,同桌可以相互交流,整理信息。(设计意图: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1.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訢,地方有: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广总督张之洞、左宗棠【提问】他们是哪个阶级的代表?地主阶级(板书)(叙述)因此这场运动我们也称之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2.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提问】根本目的是什么?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板书)【提问】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洋务派提出了什么口号?3.口号:自强,求富(板书)4.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文化教育、外交(板书)5.结果:失败(板书)【承转】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对洋务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重点看一下洋务运动的内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图册中寻找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