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铁一中八年级生物学科学案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蚯蚓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3)说出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能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陆地环境生活的特点。难点:养成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获取知识的习惯。预习指南:1、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看待动物具有角质或;昆虫具有。2、由于陆地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和。3、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1)有防止散失的结构;(2)有支持和的器官;(3)有能在中呼吸的,位于身体的呼吸器官;(4)有发达的器官和系统。4、蚯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蚯蚓体表有黏液,身体由许多组成,靠近身体端有环带;蚯蚓腹部有刚毛,刚毛在蚯蚓运动中起作用;蚯蚓靠进行呼吸。学习过程设计:(一)陆生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征:观察图8,总结陆生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征:(1)陆地环境没有了水中的溶解氧,氧气以气体状态存在于中,出现了用呼吸或用呼吸。(2)陆地环境没有了水的,出现了四肢发达的肌肉,这是支撑体重和奔跑运动的结构。(3)陆地环境没有了水,变得,出现了、角质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4)陆地环境复杂、危险四伏,出现了非常发达的和灵敏的以对外界刺激做出灵敏、迅速的。(5)陆地环境没有了水的温和,昼夜温差,出现了温动物。(二)蚯蚓:1、蚯蚓的生活习性:在富含的土壤。以和和为食。2、形态结构:蚯蚓身体由许多的构成。靠近前部有一个特别大,颜色较浅且光滑,称为环带。3、运动:(1)运动方式是。(2)参与运动的结构:、体节、刚毛。其中刚毛有运动的作用。4、呼吸:(1)蚯蚓靠的体壁进行呼吸。(2)空气中的氧必须先溶解在它体壁的里,渗入体壁,再进入随运输到全身各处,体内产生的也由血液运输到体表再排出体外。(3)体表有,所以摸蚯蚓的背面有黏滑的感觉。(4)蚯蚓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在观察实验中要经常用棉花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条件限定的。5、饲养和观察蚯蚓:(三)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构成;都有发达的,能运动;体表可以呼吸。检测: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包括()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③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鳃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⑤2、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A、蚯蚓的刚毛B、蛇的鳞C、蝗虫的外骨骼D、蜥蜴的细鳞3、蚯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A、吸盘B、小钩C、刚毛D、环带4、蚯蚓体节的作用是()。A、传递营养B、运动灵活,转向方便C、排泄方便D、保持体温恒定5、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比在糙纸上速度要。6、夏季大雨过后,常常看到田地里的蚯蚓爬到地面上,原因是()A、土壤中蚯蚓多而且食物缺乏B、蚯蚓雨后喜欢晒太阳C、土壤浸水后缺乏空气,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D、蚯蚓承受不了湿土的压力7、以下的动物中,不属于环节动物的一种()A、水蛭B、沙蚕C、蛔虫D、蚯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