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学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2、朗读并背诵全诗,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3、体会大草原的壮美,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草原的情怀。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教学难点:评点、欣赏“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新课过程:一、导入(草原图片导入)二、自学指导一背景介绍: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北齐时生活在现在的山西省北部。《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诗体名称。三、自学指导二——读一读画出朗读节奏,并给加点字注音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四、自学指导三——译一译1、诗中写了哪些内容?2、划分层次五、合作探究: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效果?3、“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提示:可从色彩、描写角度、表现内容、表达情感等方面选取角度作分析。)六、当堂训练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2.那些词语表现了敕勒川辽阔雄伟的气魄?3.诗中有动有静,形成动静结合美,请赏析。4.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5.诗中用比喻描写草原壮阔画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