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自我保护课题自救与自护本期总节数19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识别和判断面临和不法侵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身边存在青少年受侵害的现象,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教学重点培养和识别危险和诱惑的意识。教学难点学会识别和判断面临和不法侵害。教学过程及措施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流星雨事件漫画展示漫画展示:1998年11月18日深夜,发生在北京的“流星雨事件”,在全国引起轰动。一位14岁的少女凌晨外出观看流星雨,被人诱骗到一公园隐蔽处惨遭杀害。讨论这位少女被害的原因有哪些?教师归纳:家庭、学校、社会、司法这四种保护不可能完全保证未成年人的安全,社会各方面的保护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未成年人只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更有效地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侵害。引出自我保护自我防护营远离危险拒绝侵害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中“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小资料,然后分组活动。活动过程:(1)分组讨论需要提高警惕的场所和事件,并写明原因。(2)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3)教师加以总结和补充。(4)写得最多的一组获胜。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请同学们模拟教科书中的情境,学说“No!”。告诉同学们说“不”时,语气要坚决,态度要果断,语言要简练。学会说不大家想办法(1)教师展示教学设计中有关学生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境:网友宁某约张某见面、小芳在暑假去乡下姥姥家时的遭遇、小维被截、小金在电子游戏厅受到不良青年影响。(2)学生讨论解决的途径。(3)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4)教师总结、补充。拓展学生自我保护途径自我防护营学会求救和自救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比较严重的危险,求救和自救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生存手段,当遇到危急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知道的自救知识:请同学们阅读短文“应对灾难性危机的小常识”,然后分组活动:活动过程:(1)小组自己选择一个灾难场景,讨论自我保护的办法。(2)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3)教师加以总结和补充。(4)写得办法最多又有效的一组获胜。让学生知道应对突发灾难的知识自我防护营善用法律武器在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学法知法守法,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1.阅读教科书中的案例“抢劫学生法不容”。思考:假设夏某还没有被抓获,还继续对王某进行侵害,王某该怎么办?2.教师向学生介绍法律服务的机构,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3.开展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的训练活动。活动过程:(1)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设计中提供的几种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境(小华的邻居开大音响、小夏和妈妈在商场买了劣质大衣、小西因失去左腿而被学校退回、小彤的爸爸要求建筑承包商补偿而未果)。(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3)用小品的形式展示讨论结果。(4)学生评出最佳方法和最佳表演奖。4.教师总结:法律帮助的途径主要包括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诉讼途径和诉讼途径。并详细讲解几种途径的具体内容。教师:刚才,有同学提到了“打官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只有违法的人才去打官司,到法院打官司是不光彩的事。”你对此有何看法?活动过程:(1)将学生按组分成正反两方;引导学生利用充足的论据加以说明。(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和总结:“打官司”是维护我们权利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不但要学法知法守法,而且要学会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出我们要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很多人对打官司有误解,认为打官司是件不光彩的事,通过辩论使学生对此有正确的认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