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梅岭三章学习目标1.知识能力:体会这组诗篇回环递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抒写情怀的表现手法。2.过程方法: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3.情感态度: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及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和修辞手法。学习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教法选择诵读讨论赏析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课时备课总数第32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由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学习内容。一、揭示学习目标二、指导学生先学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篇大意。2.反复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意,学习陈毅同志面临险境,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及坚定乐观的革命信念。3.探究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借代、借喻、典故、引用等)。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一)学习第二首诗: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1.指生朗读第二首诗。2.翻译第二首诗。诗意:南方点燃革命的战火已经十年,到现在革命尚未成功,我们又处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我发誓宁可牺牲,将头颅高悬于城门,也要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希望活着的同志们加倍努力,革命一定会成功的!到那时革命胜利的凯歌就是告慰烈士英魂的纸钱。3.此诗第一句写什么?现实;“峰烟”借代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革命战火。4.第二句用典故有何作用?(意为自己死不瞑目,忠诚可鉴。)5.三、四句表达怎样的感情?(激励同志继续战斗,坚信革命必胜)6.诗句中的动词“飞”和借喻“纸钱”具有什么表现力?与陆游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1.背诵《梅岭三章》之第一首,并说出大意。[来源:学科网ZXXK]2.看屏幕,默读目标,知道本节课学习任务。3.看屏幕,听老师要求,明确每一环节的学习任务、步骤及学习方法。4.学生看屏幕出示的问题,通过自学,理解诗意。赏析诗歌。1.指生背诵《梅岭三章》点评,导入新课。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3.多媒体出示学法导航,进行具体学法指导。4.多媒体出示问题,组织引导学生先学,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指正。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坚信革命很快胜利,激励同志继续战斗,捷报告慰英魂。与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有异曲同工之妙。(二)学习第三首诗:1.齐读这首诗,翻译全诗。引导学生理解赏析。诗意:投身革命就把革命当作自己的家,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应该是有止境的。现在我们就要为真理、为人们的解放事业而不怕舍弃自己的生命.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2.这首诗前两句表现出了什么意思?(写现实—展望未来)3.三、四句具有怎样的表现力?(是想象抒写壮志“遍种自由花”)4.诗句中的副词“应”,具有怎样的表现力量?表明了作者对未来的展望和自己的坚定信念。5.“取义成仁”(典故)、“血雨腥风”(借喻)、“自由花”(借喻),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表现甘为信仰献身的革命精神,慷慨悲壮、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6.引导学生体会三首诗之间的关系及其表现力量。第一首:追忆往事-—表达视死如归、除恶务尽的精神。第二首:面对当日-献身革命、激励同志继续战斗,坚信革命必胜。第三首:展望未来-抒写壮志——“遍种自由花”。四、检查学生先学的效果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六、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七、当堂训练。1.指定学生朗读这组诗: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慷慨悲壮之感情。5.自主思考、讨论、小组合作探究。6.学生自主学习第二首诗。7.自主学习第三首诗。齐诵这首诗,理解赏析各句诗意。8.诵读这组诗,读出节奏韵律。5.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引导交流,适当点拨、补充。6.引导学生用前面的方法学习第二首诗。7.多媒体出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