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一、教材分析<一>本框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引导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现代科技发展的相关内容,感受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速度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成果以及它们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了解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参与到当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去的自觉性;理解科技创新的必要性,从而在内心深处自觉树立爱科学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感。涉及的领域为科技前沿的一些知识,学生只需一般了解即可,关键在于通过学习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即在于“感受”。<二>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2、能力:观察、体验科技的迅猛发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增强为将来投身祖国建设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情感的升华二、学情分析由于初中生受年龄及知识的限制,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其成就了解不多。但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一方面急于想了解科技发展的一切知识,另一方面受上述因素的制约,对于现代科技名词术语及深奥的科学原理又难以弄懂。这种好奇和认识中的烦恼、困惑,是本课时教学内容展开的基础和动力。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如下:联系实际、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就身边事联系课本知识,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教学准备和教学手段学生准备:学生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初步知识教学准备: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到的科技知识,了解学生对现代科技的看法。五、教学流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一)来自生活的报告体验活动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幅科技发展成果的照片,其中有我国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神舟八号飞船,还有克隆羊、克隆牛、克隆猪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与向往。环节二:情境体验天宫一号飞行器与神舟八号的发射,这些说明了什么?标志着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也说明了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环节三:新知探究待学生充分进入情境,若有所思时,教师适时抛出问题:我国即将要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下半年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标志着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届时,“神八”将实现宇航员出舱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除这些外你还知道哪些科技新闻?用你知道的现代科技新名词说出来,看谁知道的多,比比看。给学生稍稍留出思考时间后,引导学生开展小比赛活动,以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本框知识的欲望。活动1:比一比、看一看谁知道的现代科技新名词多在学生列举了诸多科技新名词如互联网、多媒体、DNA、转基因、克隆、航天飞机、宇宙飞船、UFO……后,教师归纳引出话题:这些科技新名词都是科学技术的成果表现。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永不止息,发展速度越快,它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进程就越快。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快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体验科技发展的迅猛,感受科技为我们绘就的美好未来。(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人类科学知识总量在19世纪,50年增加1倍。20世纪初期,30年增加1倍;50年代,10年增加1倍;70年代,5年增加1倍;80年代,3年增加1倍;90年代更快。据统计,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与此同时,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20世纪初,需要20~30年,20世纪60~70年代激光与半导体从发现到应用只不过用了二三年,而现在信息产品的更新换代只有十几个月。在学生阅读后,教师适时发问:你相信真有这么快吗?结合本杰·富兰克林的语录,引导学生想象:如果科技不发达,仍停留在原始社会愚昧落后的状态,社会将是什么样?在思考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摇头或表现出不敢想象的样子时,可点头表示赞同之意,然后再抛出一个小问题,意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