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学习目标:一领会作者抓景物主要特征进行描绘的方法二品味语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语言。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师:是的,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肆虐的北风,害人的寒流、大雪、寒冰。北国冬天带给我们的是刺骨的寒冷和满目萧索。但是北国冬天也有美景、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这个地方就是——济南,下面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的冬天吧。二、简介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音记形: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2.释义:响晴:(天空)晴朗无云。设若:假若。贮蓄:存放、储藏。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3说一说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别有风味,请谈谈你预习课文后的感受?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1.听听老师朗读第一段思考回答:济南冬天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本文词句回答)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明确: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声、响晴、温晴。与北平相比——无风声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师: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4.5.段,思考回答: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何特征?明确:山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暖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绿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清空灵师: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师: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五、品析语言﹙一﹚齐读第3、4、5段思考: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一种景色?你认为文中的哪个词语或句子写得最妙?妙在何处?2.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两人或四人小组讨论﹚预设:若学生难以回答就分解难度,文中的哪些动词用得好,如:…;文中的哪些色彩词用得好,如:…;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明确:1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顶:因为在树尖上,这点明雪少,位置高;镶:因为“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远远望去山尖积雪犹如给蓝天划了一道银圈,;用“镶”就恰如其分;露:因为有的地方雪厚点,山被覆盖着,雪薄的地方草色就只有显现出来了,这与下文的“花衣”照应。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注意: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