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形象的能力。2、通过角色假想,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教育。3、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我心永恒》,由此导入新课。有时候,我们看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后,都有一种想讲给人听的冲动。今天,我们读到的这篇课文,就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就来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的阅读,学习一下给别人讲故事的技巧。(突出本文的体裁“小说”)二、检查预习: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突出名——雨果、时——十九世纪、地——法国、评——浪漫主义作家、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2、写作背景: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相撞,“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能逃生的情况下以身殉职。3.词语提示lǚqiǎngtuānmò履行勉强湍急蓦地见习:初到工作岗位的人在现场实习。三、整体感知:感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崇高的灵魂。那么,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请同学们找出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简单说说它让你感动的理由。1、默读课文,弄清以下问题:(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断地指挥救人的?(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情节。(雾海夜航——发生海难——舍己救人——船长牺牲)2、中心意思:本文写“诺曼底”号哈尔威船长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3、全文结构:小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像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第二部分——从“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至“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第三部分——从“‘诺曼底’号上有25名船员”至“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第四部分——从“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至最后。四、整体评价小说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分解成三个问题:(1)、哪些地方直接以典型的情节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2)、哪些地方以精彩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3)、哪些地方以典型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和前问相比,前文重在明确“哪些”,后问重在“如何”。而且后问的设置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谈对人物的鉴赏。)一、局部赏析:片段一(16—35):分角色朗诵,通过短促的对话,引导学生对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所表现出的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的英雄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这段对话极为简短,有的句子仅用一个词表示;分行写人物语言,醒目突出;对话中的叙述交代也极为简洁,大多地方只有人物语言,这样描写,与当时环境相称,符合客观实际,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哈尔威首先了解情况,在确认不可能发生爆炸等险情之后,既进一步申明救人决心,又严肃纪律,一切高度紧张而井然有序,可见其作为船长的沉着老练、敬业尽责,勇于决断的绝对权威形象。)电影院里,一场火灾不幸降临,观众乱成一片。如果你是电影院工作人员,你必须在五分钟内指挥观众有序退场。请把你要和观众说的话写下来。(不超过60字)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①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如果一定只能有一种理解的话,那就是船长并未忘掉自己,而是有意不包括自己。沉船时,他那样坚定,那样自若,那样庄严,表明他从一开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