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建设试点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为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93号)和XX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蚌政〔**〕115号)精神,积极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我县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步伐,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原则与主要目标(一)指导原则。面向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经济效益,依托各种经济成份的流通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中小流通企业参与竞争,有效整合流通资源,采取兼并、重组、合作、联营等多种方式,促进骨干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推进连锁经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进良性发展。(二)主要目标。从**年起,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高效畅通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形成城乡协调、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功能完善、流通有序、诚信和谐的农村市场体系。具体目标是:1、积极培育出一批市级以上重点流通商贸企业。2、建立和发展一批配送中心、消费品及农资连锁经营店。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挥省试点县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县建立农资配送中心2家,农资农家店50家(村级30家,乡级20家);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3家,日用消费品农家店100家(村级60家,乡级40家)。3、建设标准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左右,重点对龙亢农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服务功能进行完善,将其建设成为标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4、扶持2家以上农资、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重点发展种子、化肥、农药三大农资连锁市场,充分发挥农业三站(农技推广站、种子站、植保站)、种子协会等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民第1页共4页经纪人在农产品营销中的作用。5、加快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引导水产品、有机蔬菜、大蒜等优势农产品更多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二、主要内容(一)推动“四个创新”。推动农村流通主体创新。加快培育一批机制灵活的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产销大户等现代农村流通主体,整合利用供销社、农业三站、乡村邮政所等原有农村流通资源,建立新型农村市场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出口。推动农村流通方式创新。大力推广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基础的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农村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规范农村市场经营行为,改善农村商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农村商品流通效率,满足农民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流通政策措施创新。完善和落实已有的促进农村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调整和改革不利于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出台有利于农村商品流通和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政府引导+部门协调+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建设,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优化环境,促进流通企业在农村健康发展。(二)构筑“五大体系”。构筑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为突破口,加快“农家店”的建设步伐。大力推动骨干流通企业向农村发展,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利用品牌、管理、货源、信息、技术等优势,整合基层供销社企业网点资源,在县城建设配送中心、发展连锁中心店,在乡村通过多种形式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发挥城市日用消费品批发市场聚集、辐射的功能,鼓励各类批发企业与农村零售企业合作,开展商品配送,发展农村自愿连锁经营。构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大力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动农资经营龙头骨干企业在全县建设县域配送中心和连锁经营网点,实现农资供应与农技服务一体化。积极整合原有农资供应网点资源,开展农资和农技专业服务。构筑农产品销售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第2页共4页构筑农产品销售平台。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结合城市网点布局和小城镇发展,在县城和中心城镇、交通要道、优势农产品产地,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交易灵活、辐射面广的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