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畜牧业环保工作现场会经验典型材料市是一个养殖业大市,20XX年全市出栏生猪197.5万头、牛4.2万头、山羊71.5万只,出笼家禽1467.4万羽,水产品总量2.7万吨,养殖业总产值34.9亿元,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场(户)达4300户。由于受养殖规模、传统习惯、体制机制等制约,养殖污染日益加重,农村局地生态环境甚至一度恶化,养殖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凸显。去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浏阳,打造幸福家园”的总体目标,按照“保量、提质、治污”的工作要求,将养殖污染治理纳入“城乡统筹、环境同治三年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采取政策导向、利益导向、舆论导向和考核导向等措施,积极推进养殖污染治理,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养殖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一)建立组织机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成立以市委副书记任组长,主管农业、环保工作的副市长,市人大、市政协领导为副组长,宣传部、监察局、环保、国土、发改、畜牧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养殖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畜牧局为牵头单位,从畜牧、环保部门抽调16名业务骨干成立办公室,统筹全市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各乡镇(街道)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工作机构,构建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工作机制,实行养殖污染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二)健全工作机制。按照“治旧控新、堵疏结合、监管并举”的原则,出台工作方案,明确17个部门和37个乡镇(街道)工作职责,制订了分阶段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要求通过三年的连续治理,实现养殖生态环境根本性好转,推进养殖产业提质升级的目标。并建立了工作例会、绩效考核、季度考核与点评、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三)营造浓厚氛围。多方式全方位宣传发动,组织召开全市性大会4次,分季召开治污点评会;编发宣传手册15万份、治污工作动态手册10万份;出动巡回宣传车辆50天次。通过《浏阳日报》、浏阳电视台、浏阳交通频道等媒体报道养殖污第1页共6页染治理工作动态,印发乱丢乱弃和经营病死猪肉案件查办情况通报到各养殖场(户)。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热线电话、打击乱丢乱弃及经营加工病死畜禽有奖举报电话,接受咨询和举报,营造全社会参与养殖污染治理的浓厚氛围。二、注重多措并举,提升治理成效针对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中“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养殖污染治理模式与技术不新、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采取“深入宣传、分类指导、综合防控、挂牌整治、联合执法”等多项措施,将治理触角深入千家万户。(一)加强分类指导,推广治污模式。一是加大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培训、服务及支持力度。全市37个乡镇街道举办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培训班120多期,培训4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多份,现场指导3000多人次,制作治污技术光碟3套。二是全面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引导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环保节约型饲料技术,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使用益生素、酶制剂、天然中草药,应用分群和分阶段饲养,提高饲料转化率,推广“干清粪,勤打扫,少冲栏”等措施,减少粪尿中氮、磷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实现饲养管理环节污染减量。三是筛选治污技术模式。经实地调查、实践对比和邀请有关专家现场指导,总结推介了三种养殖污染治理模式:即新五丰永安分公司等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采用工业化治理模式,建设大型沼气工程、沼气发电、曝氧发酵、生物氧化塘和有机肥料加工厂等设施;永安镇裕丰强等中小型养殖户采用“猪—沼—果(渔、菜)”或室外生物发酵垫料饲养等种养平衡综合治理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在葛家、普迹、枨冲等养殖密集区域的养殖散户推广生态平衡循环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按照“改造栏舍、干清粪、处理废水”三阶段治污工艺,配合联系粪污利用渠道,力促种、养大户结对消纳粪污。同时,在湖南新康牧业生态养殖场开发运用生猪清洁生产、养殖污水发酵和多级深沉、后续生物净化等综合生态修复模式。全市已建设干粪堆积发酵池4000立方米、沼气池10万立方米、沉淀池20万立方米,购置干湿分离机等污水处理设施40套、粪污专用运输第2页共6页车辆16台、沼液沼渣运输罐100个,年出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