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制度一、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保持清洁。2、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3、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5、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7、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9、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10、对特殊感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13、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14、严格执行陪护及探视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第1页共46页二、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1、医护人员进人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2、无菌物品放置专柜,各类备用无菌物品应不超过规定保存期限。3、注射、针灸应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用一灭菌。4、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二小时后不得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5、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每月做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定期对紫外线灯强度监测。6、碘洒、酒精瓶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7、治疗车物品排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8、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的顺序进行,感染性敷料应放在指定容器内,并焚烧处理。9、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应超过二十四小时三、产房、母婴同室、婴儿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有关操作规程,特别要注意操作前后医护人员手的清洗,婴儿护理有关用品要专婴使用,并且一人一消毒。(一)产房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各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志。2、使用专用工作服及拖鞋,外出时更换,并定期刷洗消毒。3、定期通风换气,分娩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4、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5、产妇产前应作hbv的有关化验检查,阳性者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二)母婴同室1、布局合理,每个婴儿应有独立床位。2、严格探视制度。第2页共46页3、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与正常母婴隔离。4、产妇喂奶前要洗手,清洁乳头,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注意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三)婴儿处置室1、淋浴设施合理。2、婴儿用的眼药水,粉扑、油膏均应消毒后单独使用,一婴一份,婴儿毛巾,一用一灭菌(高压蒸气)。3、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定期消毒。4、凡有皮肤化脓,定期体检,有肺结核、肝炎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调离本岗位。四、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1、诊疗室工作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护理人员穿工作鞋,并保持整洁。2、诊疗、护理工作前后应洗手,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无菌操作应遵照消毒规范进行。3、镊子罐定期消毒更换,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期定期更换、浸泡液要求达器械的1/2--2/3。4、所有消毒物品均要写明消毒日期,高压灭菌消毒日期不超过一周。5、用浸泡法消毒器械要打开关节,并一定要把器械的血污洗净,擦干净后用戊二醛再行浸泡。6、来院就诊病人均使用一次性口腔盒、一次性口杯、一人一用。7、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菌种发生感染,应严密隔离,用过的器械、口腔盒都要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