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科交接登记制度为保证病人医疗安全、顺畅病人院内转科,避免误转、误接事件的发生,特制定如下制度和工作流程:1、凡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拟转出科室负责医师必须请拟转入科室医师会诊,经拟转入科室医师会诊同意后并联系好床位,方可安排转科。会诊时,拟转入科室派出接受会诊医师应与拟转出科室负责医师到病床前进行诊查,履行对病人身份识别(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并完成病情信息核实以及会诊记录的书写。2、危重病人转科时,转出科室医师应向转入科室医师当面交代病情,全面核实掌握相应病情信息。3、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出转科医嘱,并写好转出病程记录,通知住院处,协同护士认真填好转科病人交接记录单,并做好转科交接事宜。对原转出科室申请完成的检验、病理、医学影像等报告要在收到后立即转送至转入科室。4、转出科室负责医师按联系的时间连同病人以及相应住院病历送到转入科,向值班医师交代有关情况。5、转入科室对需转入病人应优先安排,及时接受转科。如遇急危重症病人,转入科室应尽快解决床位;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则应待病情稳定后,由转出科室医护人员陪送至转入科。6、转入科室应及时诊治或抢救转科病人,写好转入记录并做好相关登记。7、转科中遇有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由转出科室、转入科室报医务科指导处理。病人转院制度1、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需转外院诊治时,需由经治医师提出,经科主任审核后报医务科,经医务科报请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2、危重病人转院时应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后方可转院,并派医护人员护送。病员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或危险过后,再行第1页共25页转院。病员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3、属病人坚决要求转院或出院的,应向病人或其家属说明风险并在病历上做好记录,家属签字,危重病人派医护人员护送。第二篇:转科交接登记制度。阜蒙县三院转科、转诊交接登记制度交接程序和身份识别措施为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特制定患者身份识别、转接与登记的相关制度。一、身份识别措施(腕带使用规定)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icu、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腕带”由病房主班护士负责填写,主班和责任护士双人核对后由责任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记载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若损坏需要更新时需要经两人核对。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5.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二、转科交接登记制度1.凡住院病人因病情需要转科者,经转入科会诊同意,并在会诊申请单上签署意见,转出科持会诊单联系好床位,方可转科。2.转入科对需转入病人应优先安排,及时转科。如急危重第2页共25页病人,转入科应尽快解决床位:如转科过程中有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则应待病情稳定后,由转出科医师陪送至转入科。3.转科前由经治医师开出转科医嘱,并写好转科记录,通知住院处,按联系的时间派人陪送到转入科,向值班人员交待患者病情、用药、静脉通路、皮肤等有关情况,并做好交接记录。4.转入科应及时诊治或抢救转科病人,写好接收等记录,并通知住院处和营养科。5.危重病人转科时,转出科医师应向转入科医师当面交代病情。6.如病情需两科共管者,应以原所在科室为主,共同负责协商解决,定期按时查房。7.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佩戴“腕带”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