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及导师介绍国际关系专业(030207)导师:刘继南、陈卫星、张桂珍、何兰、许铁兵、闵惠泉、李宏、冯宋彻、杨勉、仪名海、展江1.国际关系史论方向国际关系史论属于国际关系学科下的一个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在于把史论方法和研究对象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大量的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论等方面的知识,又能从当今国际关系不断演变发展的现实轨迹来确定研究对象,特别是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所需要从理论上和认识上予以重视的问题,从而体会国际事务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上具备能独立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能力。具体地说,作为一个教学与研究学科方向的国际关系史论主要包括四方面的研究内容:(1)国际关系史研究。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近代维斯特法里亚国际关系体系以来国际关系发展的演进过程。具体可以包括近代国际关系研究、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和当代国际关系研究。(2)区域国际关系研究。按照政治地理意义的划分,可以对地区国际关系进行研究。这主要可以包括:美洲国际关系、亚太国际关系、欧洲国际关系、非洲国际关系、中东国际关系等。(3)国别与双边关系研究。研究具体某一个国家的外交关系。在目前,美国对外关系、俄罗斯外交、日本对外关系和中国对外关系是我国这类研究中的重点。(4)国际关系理论专题研究。主要包括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前沿、国际关系中国学派和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在内的诸多主题进行研究。本方向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国际关系方法论、国际关系理论前沿、国际关系史专题、当代国际关系前沿问题、区域国际关系比较研究、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知识社会学等方面。2.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方向本研究方向是培养适应信息全球化的国际环境需要的、高层次的、应用研究型的从事对外传播和国际传播业务的高级人才。本研究方向旨在把新闻传播学与国际关系学两者在一个全新思维角度和理论框架中进行整体性的探索研究。进入网络传播时代以来,高科技推动信息传播活动不断跨越民族国家的传统边界,信息传播成为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关系行为体。本研究方向是一个包含国际关系、制度比较、文化交流、技术创新、经济竞争的综合领域,研究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中的主要层面:媒体(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互联网)的传播功能,传播的组织手段(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传播的工具应用(舆论外交、文化互动、国际贸易)、传播的主要形态(冲突与舆论、跨文化交流、国际公关)以及国际传播的法规制度等。本方向的学习目的是从历史考察的角度出发基本掌握从世界近现代史以来国际传播发展历程的主要线索,认识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的战略意义,加深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要求学生从国际关系与大众传播发生演变的不同层面上去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功能和特点以及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对当今全球范围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和文化消费产生什么样的互动作用,重点掌握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大众传播的发展趋势,从而清楚地认识和应对当今我们所面临的信息全球化的挑战。本方向的专业复合性要求具有相对比较宽泛的知识基础和综合性的信息观察和分析表达能力,既要从整体上把握国际关系中大众传播的走向,也能够从信息传播的具体案例中对各种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和说明,从而得以从复杂多样的表面信息结构中提炼被传播的信息的本质,以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质从事专业工作。3.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方向在一个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不同的国家、民族、群体以及文化之间的交往已经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频繁,而在这些交往中文化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文化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及其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国际关系与跨文化交流”是国际关系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方向一方面基于国际关系的学科背景与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又从哲学、文化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出发,探讨在国际关系中文化所产生的微妙而深刻地影响,以及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中面对的一些普遍性的典型性的问题。本专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