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高技能人才调研报告高技能人才状况的调查、分析和对策20xx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全力打造医药、机电、化工、船舶等四大产业基地发展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拥有21世纪。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是实现经济社会腾飞的翅膀。高技能人才是近几年刚确立的概念,要给出更理性、精确的定义并非易事。20xx年4月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李宗尧研究员曾尝试给高级技能人才下过一个定义:即“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了现代设备,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中能完成中级技能人才难以掌握的高难或关键动作,并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具有动态性、相对性和多样性。动态性,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外延会发展、内涵会提升,今天的高技能人才未必是明天的高技能人才。相对性,即高技能人才是在相对比较中产生的,高技能人才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所谓多样性,即高技能人才既包括身怀绝技或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也包括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以及掌握高新技术的知识技能型人才等。高技能人才“高”在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高技能人才诸能力中最本质的能力,也是最基本的特征。通俗的讲,高技能人才就是拥有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的技术能手。这类人才,既不是白领,也不是蓝领,而是应用型白领,应该叫“银领”。他们既要能动脑,更要能动手,是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一、我市高技能人才状况分析**发展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当前面临很多机遇,也有挑战,也有一些不和谐。但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保持清醒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虽然**是一个老的机电产品的生产基地,有春兰集团、林海集团、苏北电机厂等老牌、在全国第1页共8页有一定影响的国家大中型企业,汇集了一批高技能的人才。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市工业企业熟练的技术工人普遍缺乏,这已成为制约全市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电工、车工、钳工、数控机床等专业技术工人需求旺盛,而技能型劳务市场所能提供的技工只有需求数的五分之一。而高级技能人才更为缺乏。高技能人才供需比竟高达1:35,某高级技能人才交流会上,招35个岗位,只有1人报名,审核后此人还不合格。现实是严峻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不足,比例不协调。目前我市高级工以上人才仅占全市技术劳动者总数的8.4%。不考虑死亡、退休、转移省外就业情况,我市目前的技师也仅有5000人不到,高级技师只有182人,这显然不能满足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占58%左右,中级技工占35%,高级技工仅占7%,技师、高级技师仅占1%,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以上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供需矛盾突出,一些企业也曾出价10万至30万元的年薪,招聘身怀绝技的高级蓝领,最后都是空手而归。2.年龄老化、学历偏低。年龄在45岁以上占高技能人才的86%,青年高级技工所占比例极小,难以形成梯队。随着老一代高级技工逐渐退休,我市高级技工队伍将面临断层。3.分布不太合理。一方面我市高级技术工人有90%以上都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大中型老企业中。这些企业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都面临着产品结构调整,短时期内难见效益。企业内高级技术工人就业状况较为复杂。而一些科技含量较高,在市场中有竞争能力的新兴企业,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紧缺。另一方面,我市高级技能人才多数集中在第二产业中,相对集中在机关、学校、领导层,在生产第一线岗位的很少,在运输和服务领域的更是少之又少。4.知识老化,技能单一。在地级**市组建之前,我市大多数高级技工未经过系统培训,他们所具备的知识、技能,都还停留在传统工艺和传统技能上。在知识不断更新,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大量出现的今天,这些老一代高级技工的知识、技能,就显得老化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5.培训能力差距较大。目前**地区仅有**技师学院开办高第2页共8页级技工、技师班和市劳动局主办的在职职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