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推进农作物发展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现就推进我市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强化市场监管,提升我市种业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我市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二)基本原则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支持科研院所的种质资源、科研人才等要素向种子企业流动,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政策引导带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在商业化育种、成果转让与应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坚持扶优扶强。加强政策引导,对具有一定育种能力、市场占有率较高、经营规模较大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增强其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主研究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提高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依法行政。加强种子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执法管理水平,强化市场监管,搞好技术服务,促进农作物种业健康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XX年,引进和培育适应市场需要的粮油作物品种10—第1页共4页15个,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1—2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种子生产基地7万亩。培育选育品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4—5个。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二、重点任务(四)强化农作物种业基础研究。发挥市级农业科研、推广单位资源优势,加大对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开展育种理论和方法、育种材料改良和创新、新品种选育和试验、栽培技术集成和推广等基础性研究。建立健全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成果共享受机制,为种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五)培育壮大种子企业。支持种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并积极利用科研院所的商业化育种成果,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加大对种子企业投入力度,重点扶持企业的科研育种、生产基地、加工贮藏、精选包装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种业,增强种子企业发展实力。(六)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种子生产基地,逐步建立一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技术规范的种子生产基地。重点建设杂交油菜、杂交水稻和马铃薯制种基地;同时建立海南南繁及种子质量鉴定基地,增强种子生产能力。(七)加强优良品种推广。科学规划农作物品种布局,做好新品种示范和展示,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充分发挥良种增产作用。认真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在粮食主产县开展种子配送试点,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八)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加强种子行政许可事后监督和日常执法,强化对种子基地和购销环节的管理,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强化农作物品种权执法,维护品种权人合法利益。(九)健全种子储备制度。建立市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重点储备水稻种子及短生育期农作物种子,鼓励种子企业第2页共4页参与种子储备,保障灾后恢复生产。对于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市级财政给予补助。(十)加强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种业队伍人才建设,培养一批业务精通、素质过硬的种业学术带头人、种子企业家和种子管理人员,为全市种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保障措施(十一)制定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市农业、发改部门按照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