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用事业管理处工作总结公用事业管理处贯彻落实上级各项部署,紧密结合市政公用实际,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一、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体系,建立全员考核机制,按照岗位职责,细化考核内容,客观公正地开展职工互评、部门考评和领导点评,形成人人有责、层层监督的考核体系。推行工资分配改革,体现按劳分配、绩效挂钩、优质优酬、持续激励的原则,充分发挥奖惩作用,规范薪酬体系。突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健全“传帮带”和继续教育制度,举办座谈会、交流会及知识竞赛等各类活动,重点营造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基本建成了融市政行业综合管理、行政审批、工程管理、单位内部管理等一体的信息化体系,全面加快信息化、规范化步伐。理清行业管理职责,探索市政工程建设过程参与和监督模式,完善市政道路设施和旧城改造项目的验收、移交制度。二、做好市政管护和便民服务工作。进一步巩固市政设施管理成效,突出工作主动性,加强对临街开放式场地维护责任主体的认定;与城管部门联动开展道路巡视,重点规范临时占道行为;及时受理各类行政审批399件(其中占道挖掘208份、道口开设41份、管道接入128份、城市顶管22份)。强化排水许可管理,完成开发区已建污水管网和乡镇污水主管网信息数据的采集,建立了有效的部门联动及行政执法主体对接机制,推动排水许可制度向各镇区延伸,全年共发放排水许可46份。建成城市桥梁养护管理系统,组织对市区71座桥梁进行全方位摸查,检测出桥梁病害423处,制订了相应的维护修缮方案,填补了管理空白。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推进市政设施养护维护工作,完成各类路面维修10200m2,新增及翻铺人行道22000m2,疏通雨污水管道920km,暨阳湖大道、泗杨路(龙潭路)养护片获xx市市政优质养护片称号。依托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及时接处市民求助3600余件,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深化“贴心市政,暖心服务”机关服务品牌和“下水道维护二班”第1页共4页文明服务品牌建设。三、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组织完成了小城河及谷渎港综合改造(三期)工程,对谷渎港(青龙桥-慕嘏桥段)进行治理,清除淤泥,重建管网,沟通水系,小城河“城市客厅”形象显现,今年,该工程获评“XX省城建示范工程”。完成了市区12条背街小巷和里弄改造,改善了市民生活和出行环境,切实将这项政府实事工程落到了实处。另外,还完成了梁丰路临街建筑立面改造、界泾河综合整治等多项城建任务。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指挥决策,精确组织施工,采用错时段、分路段的方式,减少了施工对道路交通、市民出行及城市环境的影响。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施工队伍准入制度和工程管理考核奖惩制度,推进目标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四、做好XX县区防汛工作。组织XX县区防汛各成员单位做好汛前隐患排查整改,完成市区范围内,特别是往年存在间歇性积水的重点路段及周边30多公里主次管网、窨井的疏通维护。建成了XX县区防汛指挥和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决策和实战能力。修订完善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响应和指挥调度体系,对预警等级、内涵及需要的措施和处置程序进行了明确,增强突击抢险的科学性。投入近200万元,添置防汛设备,落实物资储备,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开展防汛抢险演练,细划片区、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汛期共投入应急抢险人员150多人次,出动各类设备70多台套,排查和清理排水边井100余座,消除隐患点位6处,确保XX县区安全度汛。五、加强行政执法建设。引进法律和专业人员,充实执法力量。加强事前告知、事中服务和过程巡查执法。按照项目化管理、时序化推进、合法化实施的要求,规范执法程序和文书,并与城管部门及监察大队等沟通协调,加大查纠力度,全年共查处各类违章事件45起,发出告知函16份。组织和参与了各类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组织依法行政学习交流会,提升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进一步健全干部学法制度,制定年度学习计划,组织集中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道路管第2页共4页理条例》、《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