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局工作总结报告20XX年规划局的各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突出转型发展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又好又快工作导向,全力确保规划编研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围绕全市40项重点工作,突出规划工作的实效性和“接地气”,切实做到重点突出、责任到人、主动服务、不拉后腿,为实现中国梦的溧阳篇章做好规划章节。一、20XX年工作总结(一)推进四个更加,中心工作得到全面而有效落实。坚持将率先引领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灵魂,围绕20XX年政府交办的目标任务和40项重点工程的推进要求,精心组织编制20XX年各项编研项目,城乡规划编研和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今年选报的一环一带滨水区城市设计、体育公园控规与城市设计、南渡镇总规等多个项目已进入省优评选中。今年我局共组织了6次评标会,12个项目;组织了16次评审会,100余个项目;组织了10余次技术会审会,15个项目和议题;组织了2次规划委员会会议。1.加快创新驱动和项目落地,打造更加先进的产业载体。立足创新驱动和产城一体,科学深化“一区三园”,围绕空间形象、功能布局和特色塑造,完成了江苏中关村南部核心区8.5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完成了城西片区及蒋店胡桥片区功能定位布局和路网结构调整工作;完成了城西片区核心区和昆仑片区城市设计调整和控规编制工作;完成了汽车城qc01编制单元控规编制工作;完成了濑江新城(cx06)控规单元的调整工作,完成了江苏中关村孵化中心大楼的评审工作。立足项目快速落地,围绕40项重点工程,建立责任分解、主动服务和效能监督机制,全力抓好金峰钢帘线、新溧阳港、保税仓库、北师大等20多个重点项目的规划选址等服务工作。完成了孵化器、加速器、保税仓库等6个中关村平台项目,滨河花园、中关村公租房等15个保障性项目,创业中心北侧、景豪广场等5个出让地块项目的规划评审和服务工作。2.引导转型提升和布局优化,完善更加现代的城市功能。第1页共7页精心开展并完成了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完成了宁杭高速公路溧阳东互通连接线工程、104国道改线工程的规划选址工作,抓好通讯和供电专项规划和重点功能区、功能项目的规划编制实施,深化天目湖工业园区生活配套区、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供电线路整改、江苏软件园一期等城市近期重点建设、转型区域的规划编制,确保城乡建设在“拉框架”的同时重视“提功能”。同时,注重与交通、建设等部门的横向交流和配合,做好码头街西延伸等市政道路和管线综合的方案审查工作,做好老城街景提升规划支撑工作,做好东环线等重要交通道路的规划服务工作。3.注重文脉传承和特色内涵,塑造更加精致的城市品质。全力推进旧城空间的优化,逐步修复城市记忆,积极开展并完成了“码头水街”、宝塔湾遗址公园规划建筑设计。完成了城市夜景规划及重点地段照明方案设计,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形态、历史人文和景观风貌特色,引导城乡建设由“筑形态”向“优品质”转变。4.坚持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营造更加宜居的城乡环境。全力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完成了污水厂二期、夏林村、龙泉山庄东侧、下份村等12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以及东升小学、血站等其他民生保障项目的规划选址、方案审核和规划服务工作。在完成200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并完成了城市公共设施布局规划,以全局的视野统筹和预控重大公共设施的布局问题,控制和引导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显山露水,从开放空间、滨水空间和重要节点等点状区域着手,针对性地开展了茶亭湖(暂定名)岸线及周边功能策划研究,西郊公园、东郊公园和城市门户入口的景观规划设计,促进城乡环境由“安居”到“宜居”、“乐居”转型。(二)深化四项机制,规范高效的规划管理体系不断优化。从大局出发,有序推进管理机制改革,着力夯实依法行政基础,高起点构筑规划服务平台,大力促进我局从管理审批部门向服务型机关转型。1.完善了规范化、系统化的依法行政机制。结合“三重一大”制度,深化完善规划委员会、办公会集体研究、技术会审第2页共7页会制度。对涉及规划条件编制、地下管线管理、日照分析管理、变更管理、批后监管和竣工核实管理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