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半年工作报告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XX年上半年执行情况。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上半年,全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面对“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和人口规模调控、“城市病”治理的艰巨任务,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态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果,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但部分领域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需要坚定信心、敢于担当、综合施策,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一)多措促稳,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平稳态势。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狠抓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紧密结合首都特点,深化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协调调度力度,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制定实施相关市级文件、措施142项,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略高于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其中网上零售额增长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7.5%;地区进出口总额增长0.6%,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6.2%,本市境外直接投资增长1.4倍;万元gdp能耗预计同比下降6%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9.4%,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计同比分别减少5%、5%、2%和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35%的较低水平;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8.9%和10.3%,扣除价格因素后,分别实际增长6.6%和7.9%,逐季有所回升。经济发展的速度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效益不断第1页共16页提升,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二)进退并举,调结构转方式步伐加快。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发挥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作用,坚持有取有舍,结构调整加快推进,首都经济创新驱动、高端引领、绿色低碳发展特色更加彰显。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创新引领示范作用,深入实施“1+6”、“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重点突破一批前沿关键技术,支持组建互联网金融、节能环保等多个产业联盟,加快推进人才特区建设,优化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车库咖啡、微软云加速器等一批创新型孵化器加快聚集。1-5月中关村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增长14.3%,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收入增长16.2%。加快推进市级层面科技政策创新,制定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发布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京校十条”)、关于加快推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京科九条”)、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实施首都蓝天行动等12个重大科技专项。提升科技统筹资金使用效率,组建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基金。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68亿元。文化创新稳步实施,发布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和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制定关于促进文化消费的意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积极调整疏解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研究制定《xx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XX年版)》,对涉及目录的行业类别不予办理审批或注册手续,对新增产业严把准入关。稳妥有序调整存量产业,就地淘汰一批,实现213家污染企业停产退出,完成全年任务的71%;拆违治理清出一批,拆除违法建设861万平方米,完成全年任务的86%;技改升级一批,对城市运行必要、有一定提升空间的产业,按照更严格的资源、环境标准,引导实施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循环化改造;调整疏解一批,加强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疏解的区域对接协作。高端产业功能区集聚程度继续提高。1-5月份“六高”功第2页共16页能区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增长10.1%,对全市贡献达到61.6%。“六高”功能区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