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钢材市场形势分析及2006年预测报告一、2005年:产量增长迅猛,需求平稳增长,价格大幅下降(一)钢铁产业投资增幅继续回落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成效继续显现,钢铁产业投资增幅仍保持下降的趋势(图1)。中国钢铁产业投资增幅在2001-2003年保持上升的趋势:2001年中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482亿元,比2000年增长42%;2002年为7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1%;2003年为13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2%。从2004起,国家陆续采取一系列抑制钢铁产业过度投资的宏观调控措施,其中包括2005年取消了钢铁产品各项出口优惠政策。在这些政策的综合作用下,2005年钢铁产业投资预计为2156.5亿元,同比增长22.1%(2005年钢铁产业投资是根据1-11月份投资增幅估算而来。),增幅比2004年回落4.8个百分点,比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5.7个百分点。(二)钢材产量增加迅猛2005年是过去两年钢铁产业投资所形成的产能集中释放年,1-11月份,我国累计生产钢材3.35亿吨,同比增加了24.6%,比去年同期高出1.1个百分点。如果以11月份钢材平均日产量110万吨推算12月份钢材产量,则我国2005年钢材产量预计为3.7亿吨,比上年增加了24.5%,增幅比上年高1个百分点。图12001-2005年钢铁产业投资情况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统计月报2001-2005年。钢材产量增幅先升后降,表明钢材产能释放力度开始逐步减弱(图2)。1月份钢材产量累计同比增长为25.4%,随后逐步上升到8月份的26.2%,上升了0.8个百分点。随后开始下降,11月份钢材产量累计同比增长24.6%,比8月份低1.6个百分点。图22005年1-11月钢材产量同比增长状况资料来源:钢铁工业协会2005年统计月报。表12005年1~11月份钢材生产状况资料来源: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月报2005年11月份。产量迅速扩张的同时,产品结构继续优化(表1)。一些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如镀层板、涂层板、电工板、中厚宽带钢、冷轧薄钢带、无缝管等,产量同比增长幅度都超过了30%以上,涂层板甚至超过50%;而一些附加值低的各类型钢、线材的同比增长幅度低于平均水平,如钢筋和盘条的产量累计同比增长分别为17.5%和20.1%。(三)钢材进口下降,出口大幅增加2005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为2404万吨,同比下降12.1%,累计出口钢材为1870万吨,同比增加55%,净进口钢材为534万吨,同比下降了65.1%。我国钢材进口下降的幅度呈逐步减小的趋势(图3)。这主要因为国际钢材价格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大幅下跌,导致我国钢材进口的绝对值比2004年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则越来越小。钢材出口增加的幅度也呈下降的趋势(图4),主要因为:一是我国取消了一系列相关钢铁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限制了出口;二是国际钢材价格下降,市场竞争激烈,也不利于我国钢材的出口;三是美、韩等国对我国钢材出口开展反倾销调查,贸易摩擦开始增多。我国钢材进出口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进口仍以技术含量高的板带材为主,而板带材在出口钢材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表2)。2005年1-10月份,在进口的钢材中,线材、型材和其他钢材为193万吨,占进口钢材总量的8.8%,而其出口则为73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43.2%。这反映我国钢铁行业的科技与国际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图32005年1-11月钢材进口情况资料来源: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月报2005年1-11月份。图42005年1-11月份钢材出口状况资料来源: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月报2005年1-11月份。表22005年1~10月钢材进出口状况资料来源: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月报2005年1-10月份。(四)钢材需求平稳增长,但增幅降低房地产、机械制造、家电、造船等产业是我国钢材需求的主要产业,所耗费钢材占我国钢材消费总量的80%以上。2005年1-11月份,房地产、船舶、内燃机、机床、电动工具、拖拉机、发电设备和家电等加工制造业都保持了稳定的增长速度,但是增长幅度远小于2004年,表明钢材需求增长放缓(表3)。只有房地产、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包装机械、饲料加工机械的产量的增幅比2004年有所增加,其余产品的产量增幅比去年都有所降低,而且房地产增幅只比去年增加了0.7个百分点,这与钢材产量大幅增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3主要耗钢产业(品)1-11月份产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