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村考察调研报告调查地点:马塘镇长路村调查目的:调查村级单位目前现状,找到合适本地区(村)的发展模式;调查内容:通过了解村目前的整体现状,年报,开展代表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现场观摩,了解本村目前交通状况,村民的生活水平,资产构成,贫困户走访,富裕村民走访。调查范围:调查途径:座谈;走访;调查时间:2010年7月2日——2010年7月7日一、村基本情况长路村位于马塘镇东南角,与掘港镇、曹埠镇毗邻,周围村庄为:七里镇村,马南村,跨岸村,晓河村。2009年前因本村无“国省干线、县道”交通比较闭塞,无公交车路过,2009年后,省道334线贯穿全村,交通状况有所好转,目前村内有南北两条水泥路,东西一条水泥路。全村东西、南北向约3公里,39个村民小组,常住1448户,人口3939人,劳动力人口约一五00人,其中党员149人,农用面积6800余亩。村民收入以农牧为主,占居民收入的93.5%;2009年生猪出栏达2万头,其中我县几种特色猪种如:长皮梅等的发源地,农业收入占收入的32.7%,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一五010万元,人均收入8650元。交通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各类企业7个,给商户85户。由于该村处于较为有利地理位置,村中央横穿334省道,东西两侧有多条等级公路,西侧2公里处有1条等级航道,且与掘港镇毗邻,属于未来高速道口的辐射区,村风纯正,可开发潜力很大。二、改革开发后,农村发展所带来的变化(1)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是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楼房拥有率为71.1%,如果考虑有老人与后备合住情况,楼房占有率会更高;二是家用电器普及率高,其中彩色电视机拥有率100%,固定、移动电话拥有率100%,冰箱拥有率约80%,空调拥有率约50%,电脑拥有率(只考虑家庭)24.1%;三是交通工具(2)群众的法律维权意识增强(3)干群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问题:(1)时代对村干部的要求和当前村干部行为意识形态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村干部是乡村社区发展的直接推动者,是国家政策在乡村的传播者和执行者,同时也是农民意见的直接反馈者,村干部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经济活力十足的社会,是一个思维决定成败的社会。但是目前,对于村干部的认识普遍滞后于社会发展,村干部行为的意识已然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正常工作中,我们看待、做村干部只是局限于政治行为和社会行为,往往忽略了他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2)对于村级集体的要求与权力之间的矛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政策文件中,都对村级集体的收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南通市对村级集体的要求是至少达到20万,而对于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均提出了发展的方向,但是对于村级集体的独立性权利的规定却少之又少,这直接导致了村级集体在制定和执行计划时的盲目性和盲从性。村级的权利国家规定。。。。。(3)村干部的收入及付出的矛盾在我国,村干部在农村中的比例随着村村之间的合并及机构的精简已变得愈来愈大,据我们调研的长路村为8:3930(正常比例为1:382),村干部家庭收入与正常村民相比较少,根据国外学者统计,村干部的收入为村民平均收入的1.8倍左右能为村民接受,这在我们国家,专业村干部的收入与村民平均收入比例与1.8差距甚远。这也直接影响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干部普遍收入是多少,最好是有调查数据。(4)相邻村集体之间的相对保守与新时代下的合作经济形成矛盾由于上级政府对于各镇村的经济衡量考核,导致了各村集体之间的隔阂甚至敌视的心理,表面上显示为:“我引进的企业的收入等属于我村,不得搬迁或在其他地方发展,或者是必须比我这边的局面要小等”,而直接制约了村级企业的发展,限制了其可能的发展途径或企业对地方经济等方面的贡献。(5)企业、农民对发展的期望与其接触面的狭窄及技术缺乏之间的矛盾据了解,我们去走访的几家企业(含机械、纺织、种植、养殖)都对未来充满的期望,尽管目前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对于企业的发展,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接触面”“技术”。对于种植、养殖而言,接触面狭隘和技术层次的缺乏严重制约或者限制了发展的模式、途径;对于机械、纺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