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教职工队伍稳定与社会和谐有关问题的调研报告一﹑山区教育发展的现状简述:党的关怀暖人心,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基层中小学教育已给于了很多关注。最为明显的是校安工程的重笔投入和竭力推进。可谓是,春雷一声响,校园内逝去了又矮又旧的危房,换来的是一幢幢崭新瞩目,能够防震抗灾的校舍高楼。对此,最为欢心的是远在山区工作的每一位教师因为有了今天的抗震校舍,教师们在里面组织教学活动才更有安全感,对住校学生的管理等相关问题已才少一些后顾之忧。除此之外,随着校安工程的全面开展和撤校并点工作的稳步推进,一些山区学校的交通条件已逐步好转,这些,都在夯实乡下教育的基础,也在为当地百姓增添培养人才的希望。那么,现在的山区教育最需要的还有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一支稳定的师资队伍。二﹑目前,山区师资队伍稳定性有何情况?与周边社会的和谐影响怎样?情况一:山区中小学校中,有百分之六十已上都是本乡镇教师,他们的工作﹑生活﹑交际圈相对稳定,更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对乡情校情知之较多,这些教师,大多都具有浓浓的家乡感情,他们敬业。这是一股具有稳定性的教育力量。这对于周边社会的和谐稳定当然具有积极的影响。情况二:如今,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山区教师属于家在外地的外乡镇教师,这些教师工作很有激情﹑较有上进心,他们渴望干出一番成绩,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个好的基础。另外,作为外地教师,谁都想苦上几年后能够调进县城或到城﹑垻区学校工作。可见,这些教师的工作是很有动力和紧迫感的。这样的教师走出人数多的年份就会使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难以运转,教学质量保证不了就会误了学生的学业,进而引发学生家长的担心和不满,这当然是不利于社会和谐的。情况三:据查,近三年以来,部分山区学校的学生数稳中有升,但实际上课教师人数都远远没有达到核编数,再除去到异校跟班学习和请产假或长期请病假的教师,那么能够上课的教师人員就更紧了。小学里,一线教师只能是包班上课。一位教师担负班主任,要备课﹑上课﹑改本,还要负责寄宿制学生的管理以及承担完小的兼职校务工作真不简单,这样一来,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次数少了,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的时间短了。这有损于教学效益的提高,长此以往,学校和教师觉得压力大,当地干群也是有意见的。情况四:每到学年之初开学前夕,是教育系统教师人事变动的集中阶段。从县上分到各山区学校的教师数很多时候是小于本校外调教师人数的。山区学校教师外调的途径有多种,如通过城区学校的应试招考﹑正常调动﹑借调﹑跟班。乡下的环境从工作和生活上来说都没有城垻区方便,只要有机会,部分为数不少的山区教师定然都会争取和把握。有的教师甚至很早就忙着找单位领导批申请﹑托人到上层疏通关系。一句话,只要是净增教师数少于学校减少的教师数,那么,山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会觉得心里压力非常大,因为对于学校的许多工作来说总是减员不减量减员不减质的。这就等于上级下达到学校的全部任务只有分摊到每位教师身上。致使山区学校的职工们为了完成教学及教学以外的相关工作,很多时候都得加班。久而久之职工们的身心都会觉得非常疲惫。虽然有敬业和奉献精神但也是会有厌气的,客观上说,也难保证教学必须的精力如果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来讲,肯定要有一些影响。情况五:山区学校地处偏远,从政治﹑经济﹑交通﹑贸易等方面都处于闭塞,致使在山区学校工作的职工总是显得信息受限﹑交通费等方面付出的要多,生活及工作的条件﹑环境比较艰苦有的地方连饮水都要到一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挑。这些教师在教学等方面承担的工作都很重,极大多数属于包班,并且在完小管理工作中也是身兼几职。山区教师中,有的工作校点距离当地集市有百多公里远,如果说距离自己的家那就更远了。这部分教师可能每月只能回家一﹑两次。可见,他们这是舍小家而顾大家,难能可贵啊﹗情况六:山区职工找对象难,这个说法不是没有理由。部分男青年教师从分工开始就在乡下工作。由于每天面对的只是那几个小学生﹑家长,接触面比较狭窄,时间长了,思想观念也会老化,说话做事都会有些跟不上社会的步伐加之信息闭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