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概况一、地理位置**市**区位于长江上游的嘉陵江中下游的四川盆地中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05°27′15″,北纬30°10′50″至30°21'15″。海拔高程多在280米至350米之间,海拔高程为536.9米,最低点为249米,最大相对高差287.9米。二、水文据气象资料统计,**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93.3毫米,但年内降雨分配不均,各季的雨量分配是:冬半年(11-4月)为188.8毫米,占年降雨量的19.0%,夏半年(5-10月)为804.5毫米,占年降雨童的81.0%;春季(3-5月)为205.9毫米,占年降雨量的20.7%,夏季(6-8月)为477.3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8.1%,秋季(9-11月)为263.7毫米,占年降雨量的26.5%,冬季(12-2月)为46.4毫米,占年降雨量的4.7%。1据四川省水文手册等直线图查得多年平均径流深由东北往西南介于245-200毫米之间,属径流低值区。全区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260吨/平方公里,年均输沙量为26.57万吨,详见表1。**市**区境内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表表1区域集雨面积(Km2)多年平均输沙模数(t/Km2)平均输沙量(万吨)琼江1021.8526026.57合计1021.8526026.57三、地质地貌(一)、地质我区地质是喜马拉雅山运动的产物,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沉降褶带之川中褶带内。区境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上统遂宁组和蓬莱镇组,全为陆相粹屑岩建造;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沿琼江河谷分布。出露地层总厚度939.4米,其中以遂宁组出露齐全。地质构造特点是:地层平缓、倾角为O-5度,主要构造形迹的展布属南充——射洪东西构造带的南缘部份;区境西部呈东西和北东方向展布;东南磨溪附近为龙女寺弧状背斜构造的2西段形迹,呈北70度东方向展布,详见图一。区境内未见大的断裂褶绉平缓,且多为鼻状背斜和箕状向斜。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上升更新世至全新世间,较明显的有四次上升,五次停顿,其垂直上升幅度在100米以上。区境内全部或局部展布的构造有14个,而出露延伸和影响范围较大的构造有蓬莱镇背斜,河边场向斜、拦江背斜、蟠龙河向斜、龙女寺背斜等五个。(二)地貌我区地处盆中丘陵地貌区,整个地势东部及西部较高,中部至西南部较低,琼江蜿蜒,由北向南流出区境,境内海拨高程多在200米到350米之间。由于境内地质构造褶皱平缓,丘陵起伏、丘间沟谷纵横、水系发达,落差较小。地面坡度一般为10度至20度,谷宽40米至160米。多呈“U”形,亦有极少数呈“V”形。境内出露岩层多为厚泥岩夹薄砂岩和透镜状砂岩与厚泥岩互层或厚砂厚泥岩互层,地形零碎,但水的切割不深。相对高差变幅大多数在50至100米之间,因此,地面波状起伏,被密如蜘蛛状的沟谷切割而形成8076个大小丘坡,平均每平方公里6.42个,构成群丘林立,槽沟棋布的复合地貌景观。根据地壳物质的变化和地表形态的改变结果,我区各种地貌类型的形成和演变都是受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的影响,按地貌形态,特征及其成因,可分为河谷阶地、缓丘平地、浅丘、中丘、高丘等五个地貌类型,详见图二。31、河谷阶地河谷阶地主要分布于琼江干流两侧的一级阶地(包括河漫滩)和高台阶地上。面积54.97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4%。2、缓丘平地缓丘平地主要分布在安居、三家至大安一带,海拨高程在300米左右,相对高差小于20米,是一种复合的地貌类型,以宽阔丘面为主,地势比较平坦,有“远看一个坝,近看沟卡卡”之称,在平地中有一些起伏平缓的基岩丘包,丘包外形园滑,当砂岩盖顶时,呈现磨盘状形态。面积为96.02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7.6%。3、浅丘浅丘地貌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面积为537.25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42.7%,海拨高程300到350米,相对高度20至50米,丘陵谷地一般开阔,多在100至200米之间,丘陵的形态受岩性的控制强,成台形差,具有串珠状,馒头状的特征,多发育于遂宁组岩层,抗蚀力弱,多形成馒头状或坟状的丘坡,山丘光秃,基岩裸露。4、中丘中丘地貌主要分部在西、南和东、北及南部。面积为474.34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37.7%。相对高度50至100米,谷宽40至100米,多发育于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岩层。台形明显,多呈台坎状,多的可达七、八台,从平面4上看成鸡爪状延伸,丘间谷地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