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工作总结一、工作举措1、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夯实施工场地扬尘治理工作基础。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政科、质监站、保障房科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出台了《**市中心城区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治理实施绿黄红牌监管办法(试行)》,明确了中心城区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治理的时间、目标、整治范围、整治内容及标准,为加强施工场地扬尘治理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2、关口前移,加强源头管控。将对建筑施工现场设置施工围挡、车辆冲洗设施、主出入口硬化、围墙喷淋及雾炮等防扬尘设施的审查,作为办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注册的必备条件,凡扬尘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坚决不予办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不准开工。3、强化巡查,确保扬尘问题及时解决。一是加强日常巡查,我局成立了三个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治理常态化检查督导组,对建筑施工场地做到每周一检查,每周一例会,每月一汇总。每月开展扬尘治理大检查,不符合要求或整改不到位的当场下发整改通知单,并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期限和复查时间;对行动迟缓或整改不力的施工场地,给予约谈、当场停工、通报批判和经济处罚。同时我局还开展了建筑施工场地夜巡常态化,对晚上加班的建筑施工场地实行不打招呼的突击检查方式,使参建单位提高扬尘治理意识,让扬尘治理形成常态化。4、已经起草制定《**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扬尘污染防治标准》,正在送审中。二、存在问题1、建筑施工场地施工管理是动态的,扬尘防治工作极易发生变化,根据施工阶段不同,施工工艺和工序的安排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因此土方开挖、回填覆盖不及时,建筑材料覆盖不到位,洒水保湿频次不够,都是造成扬尘防治问题反弹重要因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机构的任务相当繁重。2、对未办理施工许可或未批先建项目的扬尘管理责任划分不清。建设单位未办理施工手续就进行施工,监管无法及时介入。建筑施工第1页共4页场地的扬尘污染绝大多数是在场地平整、基坑开挖阶段产生的。很多项目在没有办理施工手续的情况下就开始基坑开挖、土方平整,产生了大量的扬尘污染。这个阶段往往是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土方单位或个人,作为建筑法规执法对象的施工企业尚未介入,导致了监管缺位。三、取得成效目前中心城区(含经开区)83个在建项目,在建施工场地位于主次干道和重要路段已达到100%围挡,围挡总长约33179米、安装围挡喷淋降尘装置32854米,自动冲洗平台121台、手动式高压冲洗枪132把,台风式雾炮机153台、车载式雾炮机2台,洒水车13辆,在线扬尘检测仪108台,安装塔吊喷淋的105台。今年4至11月以来,共检查项目627批次,绿牌施工场地355个,黄牌施工场地191个,红牌施工场地36个,针对施工场地扬尘问题共发放整改通知书190余份,停工通知单30余份,先后对7家施工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了约谈,并对37家扬尘污染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建筑企业进行了经济处罚,罚款金额112余万元。通过日常巡查和4-11月份绿黄红的月度检查、整改,施工场地达标率由4月的26.6%上升为11月份的83.2%。四、下步打算1、进一步法律规范施工场地围挡、喷雾喷淋和冲洗平台等设施。要求施工场地围挡连续封闭设置,城市主、次干道围挡高度不低于2.5米,一般路段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围挡底部砖墙不得低于20厘米,并外砌混凝土,与地面不得有缝隙;围挡顶部必须安装高压雾化喷淋设备,每隔2.5米设置1个喷头;所有土方施工区均须设置喷雾机,确保作业区域湿润不产生扬尘;一个挖掘机作业面(土方装卸点)至少设置1台喷雾机,建筑施工场地塔吊、脚手架应配套喷淋设施抑尘;要求冲洗设施包含自动冲洗平台和高压水枪人工冲洗站,有条件的还需在自动冲洗平台前设置不少于15米长涉水冲洗池。2、进一步抓好新建施工场地开工的扬尘措施审查。在办理质量安全监督注册手续和申请施工许可前必须填写《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施工场地扬尘治理措施核查表》,所有扬尘治理措施经审核合格后,才予以办理才予以办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第2页共4页3、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我局将继续严格根据《**市中心城区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治理实施绿黄红牌监管办法(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