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星海副主席在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上的讲话尊敬的韩长赋部长,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由农业部主办的“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高峰论坛”。本次论坛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推动我国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更好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研讨,又恰逢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意义重大。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论坛主办方的悉心筹备和盛情邀请表示衷心的感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要求发挥证券期货市场在服务现代农业中的积极作用,连续两年中央1号文件均提出要加强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推进“保险+期货”试点。证监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期货市场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加强期货市场建设,提升服务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证监会高度重视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截止目前,我国已上市22个农产品期货品种,2个农产品期权品种,覆盖粮、棉、油、糖、林木、禽蛋等主要农产品领域,初步形成粮食、油脂油料、纺织加工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风险管理工具,为构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农产品期货研发工作取得新进展,20号标准橡胶、纸桨、苹果、红枣、生猪等新品种研究工作深入推进。越来越多涉农主体利用期货市场进行生产经营,规避市场风险。目前,规模以上的油脂油料企业、食糖压榨贸易企业等,均参与了期货套期保值交易,行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二是不断完善合约制度,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我国开展大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推进玉米收价补分离的收储制度改革,激活了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配合相关改革工作:优化黄大豆1号合约交割质量标准和交割仓库布局,进一步明确食用大豆的期货合约定位;修订黄大豆2号期货合约和相关规则,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下,解决了进口大豆进入期货市场交割问题;增设玉米交割仓库,开展集团化交割,促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期现货价格平稳回归;将棉花期货基准交割地由内地调整至新疆,确立新疆棉花主产区的价格代表性,配合棉花目标价格改革顺利推进。三是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近年来,证监会指导相关期货交易所积极开展服务市场活动,通过召开油脂油料、玉米、白糖、棉花等农产品产业大会,全力服务和激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形成了若干服务“三农”的期货品牌。上期所以精准扶贫项目为抓手,创新农村金融服务项目;郑商所以“点基地”为依托,不断总结推广金融服务现代农业的典型案例;大商所充分借助互联网、短信、微信等平台,向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连续、权威和免费的期货市场信息。这些创新举措,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四是稳步开展“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财政撬动金融资本支农惠农新模式。近年来,证监会与相关部委加强合作,组织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及涉农主体等共同开展“保险+期货”试点,积极探索财政撬动金融资本支农惠农新模式。2016年,大商所、郑商所共支持开展18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涉及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4个品种,涵盖13个省区,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今年,试点品种增加上期所天然橡胶,试点数量、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预计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支持资金总计将达到1.25亿元。各位嘉宾,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但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还明显低于实体经济。就农产品期货市场来说,其发展仍处于相对不足状态,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期货、期权上市机制有待完善,新品种上市环节繁琐,审批周期长;受政策调控影响,小麦、稻谷等农产品期货交易不活跃;“保险+期货”等服务“三农”的试点还面临一些困难,试点项目成本比较高,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一些涉农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只能通过境外期货市场转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