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本站推荐]小议新时期人民调解员应具备的素质人民调解工作长期以来为化解社会矛盾,消除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好方法、好形式、好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之一。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而人民调解员就是践行人民调解法的具体操作者。本人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以期与广大人民调解员交流共勉。一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民调解员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民调解工作的客体是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矛盾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团结。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做到“五要”:一是要提高理论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和决策工作;二是要提高纪律素质。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自觉做到依法办事、违法必究;三是要提高道德素质。要按照道德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懂得应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学会正确区分和评判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要坚持按照正确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动;四是要提高文化素质。要养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五是要提高心理素质。要有顽强的意志、勇于创新的精神,要有宽容的品格、平静的心境,要淡泊明志、保持心理健康,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人民调解员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才能准确的给矛盾定性,选择有效的解决方式化解纠纷矛盾。二是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工作,它存在于各项工作之中,涉及到多个领域、各个方面。一个合格的人民调解员要有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和调解技巧,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区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出现,特别是法律方面的知识,它的实践性很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有关方面的法律知识,为我们调解工作所用。因此,做一个合格调解员必须加强学习,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同时还应掌握必要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能在调解工作中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做到心中有法,手中有据,站立在一个公平合理的角度上,合情合理合法的处理矛盾纠纷。三是具备一定的业务技能素质。人民调解员队伍只有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才能增强调解员应对和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第一道防线”作用。调解人员要提高法律素质,掌握常见、多发纠纷的调解方法和技巧,尤其是要熟悉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人身损害赔偿、交通事故纠纷、邻里关系、土地承包、物业管理纠纷等案例的剖析,增强调解人员排查、化解和处置复杂疑难纠纷的能力,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人民调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调解的能力和政策法律水平。在预防和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不但要对当事人进行规劝疏导,还要对其从道德、情理、政策、法律上进行说服、告诫、劝和,才能使纠纷当事人心悦诚服,化干戈为玉帛。人民调解员要在联系实际中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把握各类矛盾的新特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和驾驭复杂场面的能力,提高调解工作的艺术和调处能力,熟练掌握调解方法与技巧。四是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民调解员。堂堂正正做人对调解员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堂堂正正的“好人”一般具有诚实、守信、勤俭、博爱、律已等方面的品质,堂堂正正是对人品的升华,人民调解员要正确行使手中权利,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畏权贵、不当奴才、不阳奉阴违、不玩弄权术、不偏袒一方当事人、不侮辱当事人、不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不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要有正气,有志气,有勇气对待邪气、晦气。做一个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心胸坦白、为民服务、敢于坚持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