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总结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1.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定义及判断。答。建筑物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在科学规律与美学法则的支配下人为创造的生活环境;构筑物是指人一般不直接在其内部进行生产和生活的建筑,如水塔、烟囱、堤坝等。2.构成建筑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的相互关系怎样。答。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构成建筑的三个要素彼此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不能分割,但又有主次之分。第一是功能,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第二是物质技术,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技术对功能又有约束和促进作用;第三是建筑形象,是功能和技术的反应,但如果充分发挥设计者的主观作用,在一定功能和技术条件下,可以把建筑设计的更加美观。3.建筑物按使用性质如何分类。答: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4.民用建筑如何分类。答:1.按使用功能。a.民用建筑,如住宅、集体宿舍、公寓。b.公共建筑.2.规模大小。a.大量性建筑。b.大型性建筑。3.按层数和高度如何分类:a.居住建筑按层数分类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中高层,10层及10层以上为高层。b.公共建筑按高度分类:普通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c.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4.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按组成房屋构件的耐火极第1页共28页限和燃烧性能两因素来确定。5.按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类。按建筑的主体结构确定的。5.建筑基本模数的符号及数值。导出模数又包括什么。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目的是什么。答: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即1m=100mm;导出模数包括扩大模数3m、6m、12m、15m、30m、60m共六个;分模数m/10、m/5、m/2共三个;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而制定出来的。6.如何判断是否符合建筑模数。答。整个建筑物和建筑物的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应是基本模数的倍数。7.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有哪些。答。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体所做的工作,一般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几方面内容,建筑设计由建筑师完成,建筑师是龙头,常常处于主导地位。8.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哪几个设计阶段。答。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方案设计又为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预算,竣工后还需要决算)9.各设计阶段内容和深度要求是不同的,如在工程造价方面各不同阶段所能满足的深度又如何。答:在工程设计阶段要正确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工程经济人员应密切配合设计人员,在初步设计阶段,要严格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投资估算认真作好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初步设计;在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要严格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内容、范围和概算造价,认真作好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进行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第2页共28页10.建筑设计的要求有那些。答。a.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b.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c.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d.考虑建筑美观要求;e.符合总体规划要求。11.建筑设计的依据有哪些。答:1.使用功能。a.人体尺度及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主要依据之一);b.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重要依据之一)。2.自然条件。a.气象条件(重要依据);b.地形、地质及地震烈度;c.水文。12.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所包括的有哪几个抗震设防烈度区。答:6度、7度、8度和9度。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1.建筑从平面使用性质如何分类。答。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2.建筑平面中的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各包括。答:使用部分: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交通联系部分: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交通枢纽。3.主要使用房间的面积又包括那几方面。答。a.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b.人们在室内的使用活动面积;c.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4.建筑物的类型是由什么决定的。答。主要使用房间决定。5.建筑平面设计包括那几方面内容。答。单个房间平面设计和平面组合设计。6.一般功能要求的民用建筑房间平面形状常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