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旧制度与大革命》是100多年前诞生的一本老书,却在当今的中国朝野间引发了阅读和讨论的热潮。特别是201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主持听取专家学者对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的座谈会时,向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使得这本书备受关注。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王岐山书记荐书《旧制度与大革命》。事实上,这本书写的并不是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一般的历史叙述史,托克维尔在全书的前言部分就开宗明义地讲道:“我现在发表的这部书绝非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这样的历史已有人绘声绘色地写过,我不想再写。本书是一部关于这场大革命的研究。”托克维尔是法国伟大的政治学家、历史学家,出身贵族世家的托克维尔,生活在法国由贵族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这样一个激荡纷乱的历史时期。作为旧制度的获益者、新时代的受害者,“乡愁”萦怀的托克维尔对刚刚到来的民主社会不可能没有抵触,但他还是把这一社会转型看作历史的必然。毕竟在法国社会的阶梯上,贵族地位的下降、平民地位的上升历时已久,两者的平起平坐只是时间问题。托克维尔感受到这一浩荡趋势,认为转型及身份平等是“事所必致,天意使然”。《旧制度与大革命》主要讨论的是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尤其是法国革命那种特殊的暴烈性或狂暴性的原因。实际上托克维尔想说的是,法国大革命的民主政治实践,体现了一种为追求社会平等而不惜牺牲个人自由的政治文化,而这种政治文化恰恰是从革命前的“旧制度”政治文化中蜕变出来的。由此,托克维尔首次揭露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开辟了大革命研究的一条新的思路:它试图在事实与思想、历史与历史哲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回答如下几个主要问题:为什么革命在法国比在其他欧洲国家更早发生。为什么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期,这种繁荣却加速了革命的到来。为什么法国人民比其他欧洲国家人民更加憎恨封建特权。为什么在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为什么说第1页共25页中央集权体制并非大革命的创造,而是旧制度的体制。等等。为什么要强调关注西方国家在早期的转型时代呢。道理很简单,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向现代化社会的急剧转型进程中。中国今天遭遇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很多都是当年西方发达国家都曾经遭遇和面临过的。美国曾有学者谈到,今天的中国正相当于19世纪后半叶的美国社会。今天中国的很多问题,一百多年前的美国也都出现过。托克维尔书中谈到的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时代虽然距今天已有两百多年,但社会的转型仍然有可借鉴之处。所以,深入探讨法国革命的根源、意义和教训对今天的中国来说仍有现实意义。很多关于西方后现代的书籍当然也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中国终究要转型为一个现代化国家。但是,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出现的问题,所以说《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是值得关注的。革命爆发在社会的进步时期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法国如此,几乎所有的革命都爆发在社会的改革期或统治力量的薄弱期。这个时期有两个重要因素导致革命很容易发生。一个是在改革期间,社会自由的增加和经济繁荣很容易引发民众对自由和财富更高的欲望和要求,而这种欲望和要求往往会超过改革所能提供的现实利益;另一个因素是政府的统治在改革和转型期相对薄弱,因为这个时候的政府既缺乏传统政治力量的支撑,而新的政治构架又没有建立起来,很多社会的公共领域处于管理的真空状态。在这样一个改革与转型期,政府的权威和公信力、管理能力很难对应迅速高涨的民众力量。这种转型中的社会形势在职业革命家看来就是革命条件的成熟。列宁在1915年的《第二国际的破产》中专门讲到了革命成熟的几个条件。如果执政者以为经济繁荣就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一定会给酿成巨大灾难。中国政治从来都讲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而中国目前正处于改革深化和转型期,执政党各级官员当然应该要有危机感。《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对中国最大的借鉴和现实意义是它没有一般书斋文人那种意识形态偏执,对法国的旧制度和大革命都做了理性、全面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人如何认识现状和如何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现实主义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