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导论结课报告要求20XX年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导论结课报告151230120王黎阳作为南航航天学院,航天信息应用系的学生,我们有必要在初入大学的大一就对我们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认识。“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导论”这门课程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对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系统和未来发展前景充分了解的机会。短短的8个课时所讲内容不多,却已经系统地、分门别类地把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普及给了我们,对我们往后的专业知识学习起铺垫作用,同时对我们形成自己的专业观有很大的帮助。对航天信息专业知识系统的理解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是一个航天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专业,目的是通过发展信息、航天事业,实现航天工程信息化,从而推动航天工程成果的应用以及人类开拓宇宙的梦想的实现。作为新型专业,它的发展潜力之大令人咋舌,同时也让即将投身该专业的我们兴奋不已。通过专业导论课程8个学时的学习,我对航天信息专业知识系统有了初步的理解。我从本专业涵盖的三个研究方向入手,粗略地介绍一下我们专业。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三个大的研究方向分别是:卫星网络与移动通信(简称卫星通信)、卫星定位与航天器遥测遥控(简称航天测控)和卫星遥感与资源探测(简称卫星遥感)。我就从这三个大方向简单分析下我们的专业知识系统。首先,移动卫星通信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系统、卫星、地面三个方面。当前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呈现移动终端小型化、通信业务宽带化的特点。对于早期的卫星通信系统,移动终端显得很大很臃肿(大哥大)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功能也仅仅限于通话。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已经可以做得小型化,通话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功能也日趋丰富。在这个过程中,移动终端的发展离不开卫星移动通信的发展,如果卫星移动通信只停留在过去,又如何能够支持多人同时宽带通话以及其它各种网络服务呢。由此可见,发展卫星移动通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前途、有市场的事。移动卫星通信与固定通信相比,有着有限的卫星功率与移动用户低天线增益直接的矛盾,播信道存在着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卫星功率难以满足众多的用户,以及移动用户机动性较强,需要较好的漫游管理要求等等之类的问题。综合以上的众多问题,移动通信有三大关键技术进行解决。1.系统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空间段、用户段和地面段。从卫星的构成到地面段的分布式管理或是集中管理以及用户多种终端类型的兼容都要详加考虑在内。2.卫星技术。移动通信卫星技术的关键技术主要在星载大型可展开天线技术、多波束形成技术、星上处理交换技术等方面。3.地面技术。即为大家日常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移动终端技术,目前手持终端机已是发展得很不错的一项技术,主要涉及天线和射频模块小型化技术。其次,卫星定位与航天器遥测遥控方向。现在大家对于卫星定位早已不陌生了,google、百度地图、车载gps定位仪的应用早已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作为信息工程(航天信息应用)专业的本科学生,我们在享受它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是否思考过它的发展,以及以后可以走的道路呢。卫星定位的定义是利用卫星测定点位的工作,获得和呈现具体数据。其工作主体应是卫星,但我们的重点并不在于研究卫星的具体定位方式,而是在数据的分析和表达。通过卫星来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对航天器进行监测与导航。这个过程要求十分严格,比如说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其中,在相距较远时的卫星遥测与控制就需要利用到航天器遥测遥控技术,将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之间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然后传给两个飞行器,让它们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顺利进入对接轨道。这些任务完成的背后如果少了航天器的遥测与遥控,我们甚至不知道发射上去的火箭是否能将目标飞行器送至预定轨道,更别提在浩渺的宇宙中进行精准对接了。现在的航天测控网规模适当,布局合理,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了较大的效益。对轨道的测算精度高,而且具备了天地话音、电视图像和高速数据的传输等能力。航天测控网目前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国土跨度和其它资源,通过优化测控站、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