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文化建设一、引言“安全”这是人类对生存、发展的一种行为、环境文化的描述,安全是相对危险而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客观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对安全有了价值观的认识,并且意识到在形成具有:能量大量集中、技术高度复杂、系统高速运作、人口高度密集的工业社会环境,构成了一个具有高度危险性的人造环境,各种事故和灾害发生的原因愈来愈复杂,重大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严重。产业灾害及事故是有害于人身健康和阻碍生产的因素之一。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血的事实教训及经验,为防止灾害及事故的发生,人们对各种活动中的安全工作进行了大量理论研究和积极探索,在传统的工程学基础上,建立了系统安全工程学。这是社会高度文明的一个标志。二、企业生产与事故的模型企业是现代工业社会的具体组织单位,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企业生产的基本过程是由人直接或间接控制各种物质进入机具,通过能量对原料的作用,生产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能量失去控制,失控的能量就会干扰或破坏正常生产过程,肇发事故。因而对生产企业经营者来说,一个健全的生产企业,除了追求和取得经济效益外,还应尽到防止事故和灾害发生的安全生产的责任,把防止灾害和事故的安全工程学作为指导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理论基础,加以研究和运用,营造企业安全文化,加强安全理念的建设,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三、安全的概念及事故致因因素人类发展的过程,集中体现人类生产发展的过程。企业生产的过程是能量转换的过程。能量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根本前提,人类全部发现与发明不外乎发现能源、利用能量。能量既是生产的动力也是事故的源泉,是生产系统的固有危险,是潜在的损害能力。为了顺利的进行生产,人们必须有效地控制能量运作的方向和运作的方式,使能量完全按照人们的需求进行释放和转换。如果生产中的能量失去控制,那些失控的能量在释放过程中就会肇发事故。安全一词的应用,是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的状态。对企业生产系统来说,安全则是对于系统固有危险的控制程度。安全也可以这样理解,在生产活动中使用能量、控制能量不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精神构成威胁和使财物损失的状态和行为。能量的失控是事故及灾害产生的原因,而事故致因因素则主要是人和物两个方面的因素。在事故及灾害的发生和预防中,人的因素占有特殊的位置,人是事故的受害者,又是事故的肇事者。据统计在事故致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有很大比重,即使是来自物的方面原因,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和背后也隐藏着人类行为的失误。另一方面,人也是预防事故,防止灾害,搞好安全生产的主体,因此加强人的本质安全化的建设和研究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四、安全文化的内涵“安全第一”已从本世纪初期的经济概念发展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安全已成为一切工业生产的前提,由单纯的安全技术发展成为人类文化的范畴,也就是说安全已成为当代工业社会生活中处理各种生产及生活问题时一种科学思维模式和哲学概念,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人的行为动机由三个因素构成:一是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追求强度;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估计;三是个人及群体的影响。个人安全文化素质和企业安全文化场的强度是诸多影响因素中主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行为动机的作用力称为安全文化强度。它的强弱将有力地影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动机。安全文化是指,体现在员工身上的安全价值观念和安全行为模式。例如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安全第一”观念的强度,是否能构成自觉行为方式的意志;是否能在生产活动中具有安全行为的自觉规范的能力;是否能在生产活动中自觉的用三不伤害原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等等。总之安全文化是决定人员安全品质的关键素质,也是最有整合能力的素质。人的生理、心理及技术素质是通过安全文化整合成人的安全素质。实践证明,生理、心理及技术素质很好的员工并不一定遵章守纪,有时越是这三个素质很好的员工越敢于冒险违章,这常是有意识不安全行为者的特点。只有具备较高的安全文化素质,建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动机的人才能正确发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