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好准则和条例心得体会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绝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必须于“学”、“思”、“践”、“悟”四个环节全面发力。其一,“学”。要“深”学。要把学习《准则》和《条例》与学习党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结合起来,做到学习宣传教育全覆盖、无遗漏,掌握其时代背景和精神实质,促进《准则》和《条例》新精神新内容入脑入心。要“精”学。全体党员要采取党组会议、理论中心组学习、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精读《准则》和《条例》,准确领会其立意内涵,把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进一步唤醒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组织意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自觉维护和执行党章党规党纪,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真”学。党员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尊纪学纪守纪用纪的模范。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把《准则》和《条例》当作开展纪律检查工作的思想武器和重要法宝,带头学习,不断提升纪律审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其二,“思”。“思”其战略性。《准则》和《条例》树立了道德高线,厘清了负面清单,实现了党纪与国法的既相互分开又有效衔接,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坚强纪律保证,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思”其关联性。《准则》和《条例》释放出明确的信号,立德向善,立规惩恶,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三严三实”要求以及王岐山同志强调的“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四种形态”是一脉相承的。“思”其现实性。要联系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实际,深刻反思组织和个人在思想道德、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上存在的问题,以《准则》和《条例》为标尺,认真对照检查,查找薄弱环节,搞好自我剖第1页共2页析,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增强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其三,“践”。《准则》和《条例》是“带电的高压线”,必须严格执行,挺在前面。全体党员干部要自觉带头敬畏、带头贯彻、带头遵守、带头维护,自觉运用《准则》和《条例》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坚守高线,不碰底线,做廉洁自律的表率,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各级党委(党组)要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保障《准则》和《条例》的落地落实,并注重把广大人民群众纳入权力运行和监督的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制度的外在规制作用和道德的内在约束功能,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目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监督责任,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杜绝下不为例和情有可原,深化“三转”,以“六大”纪律为尺子,运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真正把纪律严起来、执行到位,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其四,“悟”。“悟”就是把对《准则》和《条例》的“学”、“思”、“践”转化为心灵的感悟,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高悬惩腐之“剑”,着力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要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有贪必肃、有案必查,没有“特区”、“禁区”和“铁帽子王”。要以《准则》和《条例》为参照,坚持抓早抓小、治病救人,把纪律挺在前面,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扎紧制度之“笼”,着力构建“不能腐”的防范机制。要以《准则》和《条例》的修订为样本,逐步实现制度构建由侧重制定向立、改、废、释并举转变,促进制度体系的协调统一。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推进制度创新,把管权制度之“笼”扎紧关严。筑牢思想之“堤”,着力构建“不想腐”的自律机制。要以《准则》的高线和《条例》的底线严格要求自己,省察吾身,修正自我,常除非分之想,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法之心,常祛侥幸心理,手握戒尺、慎初慎微,真正做到严以修身,不失官德防线;严以用权,不越纪律红线;严以律己,不碰法律高压线。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