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申报制度是反腐败之利剑浅谈邓小平理论之反腐败制度建设【摘要】制度建设作为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性措施,必须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我们反腐败要从根本上、制度上铲除腐败现象赖以产生的土壤,建立一个健全的权力产生机制、权力运行机制、权力制约机制、权力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产生、运行的规范,对权力行使的制约,对权力滥用的监督。使腐败现象失去滋生的温床,把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关键词】反腐败制度建设邓小平理论【正文】◆腐败的表象及本质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为多种形式,概而括之,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若细分起来,政治上腐败又可以分为用人的腐败、用权的腐败,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新兴的有利用“合法”形式掩盖其非法目的,如在奖券,信用卡上大做文章,也有麻将桌上送礼等等。经济犯罪目前猛烈之势在于团伙犯罪,许多大案要案所涉及的并非三、五人,一网就是一帮、一伙,这种形势更令人心惊胆寒。生活方式上的腐败表现在挥霍公款、吃喝玩乐、买别墅、养情妇,完全丧失起码的生活道德。不难看出,这三方面的腐败是相联的,政治信念丧失不可避免地转向经济上的腐化,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得奢侈靡烂,因此,腐败现象也就有增无减。◆加强制度建设是反腐败的根本第1页共4页在反腐败制度建设的基层实践中,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就要在认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上、在抓住制度建设的着力点上和在提高制度建设的执行力上狠下工夫。首先,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理想信念和法制教育,引导大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利益观,真正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腐败。应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应建设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制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特别是对重大决策,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决定和公开办事的原则,增强权力行使的透明度,充分发挥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制约作用。同时,应加强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委派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监控,坚决取缔小金库,从源头上铲除滋生粮食腐败的温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高举反腐倡廉的大旗,向腐败分子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狠抓了一批大案要案,对腐败分子绳之以法,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和威慑力。反腐倡廉纯洁了党的队伍,健全了党的肌体,受到了人民的拍手称快的赞扬,提高了党的威性。但是这没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铲除腐败要做到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控制,只有加强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干部人事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同时,转变政府职能,由行政命令、审批向协调、中介、服务职能转变。一个个被揪出的腐败分子,他们不是先天就具有“腐败因子”,他们大都有一个艰苦的成长过程,有一个艰难的奋斗史,有绚烂多彩的创业史,他们也曾有许多璀璨耀眼的光环,他们为什么由一个“明星”、“功臣”脱变为一个令人唾弃的腐败分子呢。也许你可以说,封建残余思想,特权思想,资产阶级的享受思想等,不一而足,为什么一沓钞票、一根金条、一座洋房、一句许诺,一个情人,就把他们拉下水了呢。为什么不从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上铲除其根源呢,腐败分子“腐败”后才被制裁,对个人和国家都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这都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如从“源头控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第2页共4页监督和制约机制,科学地调控权力的运行,那可以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因此,我们反腐败要从根本上、制度上铲除腐败现象赖以产生的土壤,建立一个健全的权力产生机制、权力运行机制、权力制约机制、权力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产生、运行的规范,对权力行使的制约,对权力滥用的监督。使腐败现象失去滋生的温床,把腐败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因此,加大对现行的政治制度、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