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导学案-3.2《青春有格》(含答案)VIP免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导学案-3.2《青春有格》(含答案)_第1页
1/6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导学案-3.2《青春有格》(含答案)_第2页
2/6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导学案-3.2《青春有格》(含答案)_第3页
3/6
3.2青春有格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通过举例、案例分析的方式理解并识记“行己有耻”对我们提出的要求。2.通过分析《大学》中的主旨让学生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通过探究与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识记“止于至善”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学习重点】1.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2.止于至善的要求(怎样做到止于至善)3.榜样的作用。【学习难点】生活中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自主预习】知识点一:行己有耻(请自主预习课本28—29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行己有耻”的含义(1)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2)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我们要()2.“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①我们要知廉耻,()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不断提高辨别()③“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真诚(),闻过而终礼,()④“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树立()触碰()的事情不做,违反()的事情坚决不做。⑤“行己有耻”需要磨砺我们的(),拒绝(),不断增强()3.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是什么?①()②()③()知识点二:止于至善(请自主预习课本29—3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止于至善”的含义(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至善的追求。(2)“止于至善”是一种()的实践过程,是一种()的精神状态。2.“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①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有我们()②“止于至善”需要每个人都可以从()。“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③“止于至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寻找(),将他们作为()④“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日省齐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端正自己的行为。3.榜样的作用①榜样不仅是()还是()②好的榜样昭示()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那么()【合作探究】探究一: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道守?(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探究二: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小红: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信呢!小刚:虽然我没做过,不过童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小丽:我也当过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呢!小明:童小勇真棒,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思考: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你会怎么做?探究三:下面是两位同学发表的观点观点一: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观点二: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1)你是如何看待上述观点的?(2)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教师点拨】1.说谎、欺骗是不诚信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事情,对于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我们坚决不能去做。2.慎独是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中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如果有人监督的时候,可以做到遵守规则,那不叫慎独。慎独不管是有没有人监督,都要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3.独善其身原来的意思是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是个褒义词;现在的意思大多是只要自己好而不关心别人的个人主义处世哲学,是个贬义词。近义词有明哲保身、自私自利等。【探究归纳】1.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要对自己的行为时刻进行反思,知耻而后勇,不能做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不能做违反法律的事情。2.“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实践过程,一种精神...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导学案-3.2《青春有格》(含答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