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总结绪论中国医学史:是关于中国医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一、中医学的发展过程1.原始医药经验积累期(远古-春秋)原始社会2.学术体系形成期(战国-两汉);奴隶社会3.实用经验积累期(晋唐时期);封建社会前4.理论总结与探索期(宋元时期);封建社会中5.体系成熟与创新期(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后6.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近代)。各个时期主要内容古医籍及其注释药物学的发展医学各科的发展医学教育和医政制度中外医药交流年代著作成就周代周礼·天官医学分科:医师、疡医、食医、兽医、疾医战国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疠迁所、封诊式五十二病方外伤创口药物和酒剂消毒三联律脉搏手术治疗痔瘘病灵枢腹穿刺腔放腹水西汉医疗体操图:马王堆汉墓帛画导引图胎产书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治病百方武威汉简:大风方东汉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蜜煎导、人工呼吸三国华佗:麻沸散二、中医学的历史成就年代医学家著作成就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器械加药物灌肠;腹腔穿刺放腹水法;天花;脚气病;疥虫病;恙虫病。南北朝僧深集方五瘿丸;脏器疗法梁代类苑药物牙粉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肠吻合术、漆过敏症、鉴别天花和麻疹、血管结扎止血唐王涛外台秘要消渴病人尿甜、黄疸尿检、金针拨内障、制作义眼开办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苏敬李勣《新修本草》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年代名称成就宋药事管理机构制剂管理:和剂局收购检验和鉴别药材:药材所销售药物:卖药所慈善机构:惠民局医学教育国家卫生出版机构:校正医书局医学教学模型:针灸铜人医学研究烧烙断脐,烙脐饼贴敷:预防脐风人尿中提取秋石法医成就宋慈《洗冤集录》元骨科外科悬吊复位法,外科缝合针三、经验总结与探索时期(宋金元)时间成就明代(隆庆)安徽太平县种痘明末白猿经:提炼乌头碱第一章医药的起源(原始社会)一、早期人类最基本的卫生保健活动包括:居住、衣着、食物和用火、导引、婚配火的使用在人类卫生保健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与医学起源关系密切的是:原始农业(神农);原始畜牧业(伏羲)三、针灸术起始定在新石器时期,但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砭石:最古老的医疗工具,后世金属刀针的前身。四、导引:一种医疗保健体操,起源于原始舞蹈,是远古人民按照医疗保健需要而创编的“摇筋骨、动肢节”的活动锻炼方法。五、多种医药起源论:医源于圣人、医源于巫、医源于动物本能、医食同源第二章早期医药经验与中医学术方向奴隶社会一、对疾病认识的最早记载,是显存最早的古代文献甲骨卜辞;对疾病的认识以人体部位命名者居多。二、《周礼·天官》中有对内科传染病的记载:“春有痟首疾,夏有痒疥疾,秋有疟寒疾,冬有漱(同嗽)上气疾”;外科则分为肿疡、溃疡、金疡、折疡四类。三、《周礼·天官》中载:“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五气养之,五药疗之,五味节之”。其中,“五毒”是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载。四、与中医学相关的哲学思想:气、精、神;阴阳、五行、八卦;天人关系。阴阳的记载源于《周易》,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六气致病说”:由秦医和最早提出,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病因学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六、《周礼·天官》载有:“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汉代郑玄注:“五药,草木虫食谷也”,这是目前所知对药物进行的最早的分类。七、《山海经》是最早记载药物功能的书籍,也是收入药物最多的书籍。八、《礼记》中有:“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三世医学指的是《神农本草经》、《黄帝针灸》、《素女脉诀》)。九、《左传》中关于居住环境的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十、酒的作用:通经活络、令精神兴奋、驱寒散瘀、麻醉镇痛、消毒杀菌、溶媒的作用。为“百药之长”。最早记载是甲骨文中的“鬯其酒”。十一、汤液,即汤剂,又称水药,相传由商代伊尹创制。意义:使人们由习惯用生药而转变为用熟药,由单味药转为复味药,有利于后世方剂学的发展。十二、《周礼·天官》记载:“凡民之有疾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